第132章

有了安置的地方,百姓凄凄惶惶的心才算落下一半。

他们对卫澧的印象这一年里在一点一点扭转,从原先的憎恶恨毒,到现在觉得他还行。

百姓的愿望很简单,能让他们吃饱能穿暖,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不用流离失所,那就是好的君主。

连不咸都这般严重就,不必说更靠海的地方了。

诸如青州,好在其地方大,即便沿海遭灾了,还能往内陆里跑。

但青州王之遥的几个儿子还在为王位打的不可开交,又兼之经验不足,并未能妥善安置流民,一时间民怨四起,鸡鸣狗盗之事不绝。

但比起青州,南高句丽就更不好过了,他们的地方小,三面环海,飓风又一直在黄海盘旋,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即便高句丽世子已经竭尽所能防灾,但终究抵不过天灾,北高句丽是很少遭这样灾祸的,即便他不眠不休三天三夜,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街上的水线一涨再涨。

粮食蔬菜价格暴涨,连干净能饮用的水源都变得稀缺,不少百姓哀嚎着纷纷往北逃窜,一并都聚集在与平州的交界平壤处,他们试图冲过防线,去平州找寻活路。

“世子,将人都抓回来吧。”心腹劝世子高习。

高习只跪在地上,面对着各路神仙拜了又拜。

上头供奉的不仅有佛祖、三清祖师,还有靺鞨族的萨满,以及各族的图腾。

“抓他们回来干什么?饿死他们吗?”高习睁开眼睛,只见眼中猩红一片,他已经许久未合眼了,尽己所能勉力维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未将父王换回来,现在又遭到了飓风,他只能祈祷神仙保佑,保佑这场飓风早些过去。

天不遂人愿,飓风依旧在黄海盘旋逗留,虽越来越小,但依旧不容小觑。

粮食蔬菜越来越贵,几乎是升斗难求,更多人往平州边界去。

虽是敌国,但百姓无辜,看着他们哭嚎遍野,不少人也觉得心里不好受。

高句丽国和平州,原本是一脉同源,涵纳的民族几乎是重合的,他们面庞相似,不过因君主不同,文化风气渐渐分化了而已。

卫澧终于赶到了平壤,他顶着雨,身后是一车一车的物资粮食,平壤对面的人看到几乎要疯魔了,愈发用力的要穿过门往里钻。

卫澧扔了一袋子馕饼下去,引得他们哄抢。

人那么多,只有一袋饼子哪够吃?不过是更加激发了他们对食物的渴求罢了。

卫澧冲他们用扶余话喊道,“我非铁石心肠,靺鞨、濊貊、扶余,汉人本就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存,平州也不会不容纳你们,天降灾祸,生灵涂炭,我本欲援助,奈何你们并非平州子民,我不愿养虎为患……”

他话里的“非铁石心肠”“本欲援助”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就不得而知了。

下面人躁动一片,其中有人盯着他,定定问,“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是平州人,你就会管我们是不是?”

卫澧不言语,斗笠并不能将暴雨全遮住,一部分雨水打透了斗笠,顺着卫澧的头发往下流,淌过他微凸的眉骨和高耸的鼻梁,最后汇总,在他尖削的下巴处滴落,愈发显得他苍白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