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大不了以后就把乌龟从自己家的菜谱之上划掉好了,只要老婆开心什么都不是问题。

丽丽闻言甜甜的说了一句:“老公你真好,然后就把自己的鸟头倚在了阿伟的翅膀上面。”

不远处帮着墨扯了一上午野花的阿旺呸呸的吐着嘴里面的草腥味。

它站在山坡上面,看了看树底下那对黏黏糊糊,在看一看树上面的那一对‘小鸟依人’,感觉自己心里面堵堵的它用爪子在地上开始画圈圈。

在画完了奥迪奥拓奥运五环之后,阿旺用爪子将地上的那些圈圈全部拍掉,然后竖着尾巴昂首挺胸的离开了。

哼,不就是有伴的嘛,有什么了不起的,胖爷就是没去认真追,不然的话还能轮的到你们这些家伙出来炫耀。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想要避开熬鹰这个话题不要写的,但是既然连平述的口吻都能让人感觉不适,那我还是说一些好了,咱们就事论事,不涉及任何其它的语言和行为。

熬鹰又叫做训鹰,起源于4000多年以前的游牧名族,因为生活在草场草原等幅员辽阔狼群野兽出没的地方,牧民们需要在天上有一双眼睛为他们警戒,以便减少狼群野兽对自己蓄养牲畜和家庭成员的威胁,保证财产和生命安全。后来的蒙古建国,当时的贵族驯养鹰类的目的就从警戒变成了狩猎,满洲建国之后,将训鹰的技术从关外带入关内,当时的八旗子弟崇尚祖制,以驯养鹰类尤其是海东为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熬鹰这项技术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现如今哈萨克斯坦在、满族、蒙古族、藏族、柯尔克孜族依然还保留着训鹰的这项传统习俗,其中柯尔克孜族的训鹰习俗在2011年5月份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掌握着这项技术的少数名族非遗遗产传承人是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为自己和他人驯养鹰类的。

我曾经看过一部片子,讲的就是柯尔克孜族训鹰的,这个名族训鹰有两条必须要遵守,第一是训鹰不伤鹰,第二是熬鹰更熬人。他们的训鹰是这样的,将需要驯养的苍鹰(只能是苍鹰其它的不行),脚上系上一条皮绳,放到一个鸟架子上面,屋里面点上灯,一只保持光亮。训鹰的人一直用木棍敲击鸟架子,或者是用手拉扯鸟脚上的皮绳,用这两样方法,不让鸟睡觉和休息。任何伤害苍鹰身体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苍鹰的身体进去的时候什么样,出来就还得是什么样,除了体重连一根鸟毛都不许掉。这就是训鹰不伤鹰。

熬鹰的人从头到尾是不许换的,因为苍鹰这种东西高傲敏感,训鹰的人必须用自己的力量才能让鹰屈服。所以训鹰的时候,鹰不睡不休息,训鹰的人也不能睡不能休息,吃喝拉撒都得在训鹰房里面完成。

训鹰的人不断的骚扰苍鹰,如果鹰从鸟架子上面掉下来,训鹰的人就要马上送上食物和水,如果苍鹰吃下食物和水,即表示它屈服,认同你比它强,熬鹰就算是成功了,如果不吃继续把鹰放回鸟架子上面,再来一次继续熬着。再次期间如果人没有熬过苍鹰,自己先撑不住睡了,那不好意思熬鹰失败,训鹰的人不但要好吃好喝的把苍鹰养起来在放飞,从今以后也不许在从事这项工作,彻底失去训鹰的资格。这是熬鹰更熬人。另外养鹰的人家在苍鹰死后,会用坛子暂时的将它们装殓,等到自己老去之后,在由后代取出来葬在自己的身边,虽然这一条现在只有训鹰的人家还在遵守,但曾经确实有过。

说实话看着不纪录片的时候我感觉是挺不好的,不仅是因为那只被训的苍鹰,还有那个训鹰的人,七十多岁的小老头,三四天不眠不休的就这么在训鹰房里面和苍鹰对着熬,任谁看了都不会感觉太好。但是那位老者说过的一句话却是让我一只记到现在的。他说熬鹰这项手艺,到现在真正还会的人已经不多,我们柯尔克孜族世世代代与苍鹰骏马为伴,视它们如同我们的手足兄弟,即便是这样驯养苍鹰的人还是越来越少。我明白这是因为什么,不在被需要的东西总归是要被慢慢淘汰的,但是我希望将来柯尔克孜族的子孙后代们能够从这个片子里面知道他们的先祖是如何生活的。

我一直感觉熬鹰这一行为不讨喜,但是我尊重兄弟名族的民俗习惯,希望他们也能遵守自己的名族传统,规规矩矩的训鹰。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说那两兄弟是二百五了嘛,训鹰的两大忌讳他们全犯了,生性高傲的苍鹰是不会对任何一个伤害它们的人类低头的,性子爆烈的它们绝不会因为伤口而屈服,那只会激起它们的凶性其余的屁事都不管。另熬鹰的时候最忌讳换人,因为苍鹰不会向一个不如它们的人类臣服,所以熬不过的鹰才要放走,因为在它眼里人是它手下败将,身为胜利者的它怎么会向一个失败人类低头。

现在的训鹰,那真是什么人都干做呀,啥都不懂的家伙拿着棍子就敢上,那是熬鹰吗?那是祸活。本来落到人的手里面就已经够倒霉的了,在遇上几个二百五,哈,倒血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