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关掉微博,继续浏览文献和中科院发布的研究成果。
在创新型的量子计算机、类脑计算机之中,国内关于量子的研究进展,更加接近沈明洲和他描述的未来。
作为“自然赋予人类的终极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邵炼对量子计算机有过短暂的关注。
特定条件下的计算能力,远不及当前超算性能,但是计算过程和速度有趣,令他两年前了解过国内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的诞生。
甚至产生过用光量子计算机取代医疗系统算法的想法。
邵炼盯着满屏复杂的论文沉思。
最终还是拨出了电话。
那边办公室接了快,带着困惑一般问他找谁。
邵炼说:“请帮我转一下孙院长。”
沉默片刻,他回答道:“高科邵炼。”
沈明洲回国之后,在七所的协助工作变得忙碌许多。
他们重新规划了第三代外骨骼设计,从新能源和节能方面考虑了新型电源装置,试图做出一款绝无仅有的外骨骼。
“现在已经有石墨烯制成的超轻防弹衣,在轻薄、坚硬方面,它绝对不会让人失望。”
莫敏学短短时间,已经联系遍了全国新材料研究所,总结出了最适合外骨骼的新材料。
“电源方面,我们尝试使用氚电池动力。”
沈明洲惊奇的抬头,“已经有氚电池了?”
“有。”莫敏学点点头,“K大能源实验所上半年做出了实验用的氚电池,可以维持一台大功率实验机高速运转5天。我跟他们项目负责人做过模拟,如果用在石墨烯外骨骼上,理论上可以维持10天到20天续航。”
作为一款外骨骼,能够将续航时长提高到10天,已经算是惊人数据。
沈明洲不怀疑氚电池能够提供如此大的能量。
他以为要过几年时间,才能等到人研发出来。
没想到,现在已经有了!
“我们就用氚电池的能源设计,尝试做一套石墨烯外骨骼吧。”
沈明洲抑制住心里激动,眼神发亮。
他沉浸在研究之中,完全没有特地研究军用装备,也听过石墨烯外骨骼的大名。
防弹、恒温,在外骨骼电力驱动下,能够承受100公斤以上负重,并且长途行军三天。
核心技术在当时的科技背景下并不突出,但是仿生学设计令他印象深刻。
现在,莫敏学联系到了氚电池研究专家,又有石墨烯专业团队。
三强联合,再加上他的实验模拟系统,做出量产石墨烯外骨骼的雏形一定不难。
研究最怕没有目标。
沈明洲的信心给了莫敏学极大的动力。
“行,我们试试。”
不管能不能成功,方向对了,付出就不会白费。
七所热热闹闹借了两家外援,重新开辟了专门的第三代外骨骼研究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