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两人分开,谢临去到书房处理公事,王有全站在书桌旁,几次欲言又止。
谢临神色不变,连眼眸也不曾抬起,声音清冷:“公公心中有话不妨直说。”
王有全面色一变,来到书桌前跪地小心道:“奴才只是以为,用封老先生欠殿下的一个救命之恩去换一个白家庶子的前程,实在太过不值。”
谢临缓缓合起手中的折子,不紧不慢道:“封老不居庙堂且如今又有隐世之意,于本王来说,他欠本王的人情实乃无足轻重。”
王有全还是不赞同。
那封老先生是谁?当世大儒,便是连李太傅都要恭声称作“老师”之人,若是那白家庶子真成了封老先生的关门弟子,那岂不就成了李太傅的师弟,太子殿下的师叔?!这等身份地位,又是他一个如此名不见经传的庶子可担得起的?
但看静王心中主意已定,王有全只得将话都咽回到肚子里,不再多言。
两日后,白果将信笺重新篆书一封送到西街白府,叫人交到白恪手中。
原是白恪在府中被何氏刁难地头疼脑胀,却在看到书信的内容后,不由愣住,随即双手有些颤抖起来。
李氏察觉到儿子情绪不对,忙问道:“恪儿,你这是怎么了?”
白恪恍惚地扯出一个笑,对上李氏担忧的面容,忙握住她的手道:“姨娘……”
李氏担忧:“可是静王妃寄来的信有什么问题?他是不是在信里为难你了?也是,往日他在府中不得势,府上人人都能踩他一脚,如今白府落魄成这样,他却成了那得意人,自然是要将以前落下的脸面一一找回来……”
李氏说着,情绪不免有些崩溃,红了眼眶道:“可千不好万不好,那都是我的错处,如何跟恪儿你有关呢?我、我这就去一封信,只叫静王妃有气往我这身上出,万万不要牵连我儿……”
“姨娘?”白恪看着李氏痛哭起来,不禁扶住她慌忙回了神说,“姨娘莫哭,不是您想的那样!静王妃他……是个好人。”
李氏止住泪,神色呆了一下。
白恪如此才将信中所书与李氏讲了一遍,之后才出神地喃喃道:“若非玩笑,那姨娘与我却是要亏欠静王妃一个天大的人情了……”
李氏在得知封老先生于当朝文人中的地位后,心思飞快地动了起来,又紧紧护住那封薄薄的信笺,立刻果断道:“收拾包袱,你立刻启程去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