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试官告诉我的。”
“他怎么告诉你的?”
“……咱能说正事么老师?”
技术人员再度不好意思地清了清嗓子,道:“那什么,如果按你这个方案来看的话,我一个人不行,这还牵涉到材料、航空这两块啊,还有传导、储存等等,我只是在电网储存这方面研究了一个小领域。”
小杨虚心道:“那您觉得还要叫谁来呢?”
技术人员沉吟了下,道:“先把中科院和航空院都叫来,讨论过程中再有什么疑问咱再叫人。”这大过年的,也不能我一个人忙啊!
小杨:“……”
接下来就是叫人了。
并没有那么简单,一来大过年的,好多人都有自己的计划,旅游的旅游、走亲访友的走亲访友,还有一些人都不在国内了。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副手或者学生之类的,如果是在某个领域独领风骚的大牛,那只有麻烦全哥了。
这还不是主要麻烦。
好不容易通过觉醒办把某位大牛请来了,人一脸怨气加懵逼地坐下,听完林秋的设想,立马就沉下脸来了,有些脾气不好的直接开骂了,这时候必须得上全哥了。
一天之内第三次开门之后,全哥意识到不对了:“不会来一个人就让我开一次门吧?”
林秋瞅了瞅最先那位技术人员列出来的名单——足足有近百个名字——他觉得还是给全哥省一点力气吧,不然活还没干完,人就先倒下了。
于是,计划改成聚集了一部分人后,让全哥把哪位在远处赶不回来的大牛接过来,顺便展示一下觉醒技。
这种做法取得良好效果,众位大牛在大开眼界之后总算是稍微冷静了些,等人多了,先来的人就会主动为后来的人解释了,专业大佬与专业大佬们交流比林秋这些外行可信度高多了,同时思维发散度也比林秋高多了。
“这个传输的缆绳为什么一定要做成一截一截的?反重力悬浮?有必要吗?直接一根绳通下来不就完了还搞什么反重力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