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想法,比起种地来说,只要是跟书沾上关系的工作都轻松极了。
瞿青还是按照该给的给了他们酬劳,至于怎么招人,他一直没说。
在所有人齐心协力之下,造纸所需要的场地,也按照书上所说的建造了出来,造纸的过程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最后还是顺利的解决了。
很快造纸厂开始投入使用。
花家村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形成了造纸,印刷,转卖书出去的一整条完善的流水线。
也幸好他们所在的地方虽然是偏僻的山村,但是他们距离文化中心的地方并不是十分遥远,所以印书,转卖,中间只需要消耗上十多天的运输时间。
村里的人也因此渐渐富裕了起来。
而瞿青作为老板,在带着员工上手了这些之后,就从一线退居幕后,主要就只管关注最流行的局老板沟通,另外他依旧做着先生的工作,同时借着花家村的致富,嗅到了金钱味的许多人把孩子都送到了瞿青这里来读书。
甚至有很多人家把女孩子也送来读书了,瞿青没想到,自己干的事情,竟然还间接推动了男女平等这种事情。
他自然是全盘接受,借着这个功夫,他又扩大了学堂,开始分班级和年级,让优秀的学生担任老师,同时还开创了独特的制度,学校免费提供纸笔,但是条件是在学会认字之后要为瞿青免费工作一段时间。
在忙碌这些事情的时候,瞿青也没有忘记他班上那个学农十分有天赋的学生。
他带着那个学生,专门花钱弄了一块试验田,又花钱用玻璃造了一间温室,算是真正带领这个学生进入农学研究的领域。
瞿青一开始只提供思路和一些他知道的分类记录研究方法,然后为他提供需要的书籍,种子,材料,摆出一副不差钱随便你怎么研究的样式。
这个有天赋的那个学生见他老师如此全力支持,一方面出于兴趣,一方面也是出于报恩,他也埋头研究起了怎么种植出更高产的农作物。
瞿青每段时间都会抽空去看看,有时师徒两人一起研究,偶尔时间长了没有研究出什么成果,便想着种点什么赚钱的,于是那个学生就试着种了几样药材,没想到最后涨势良好,也赚了一点,虽然那些赚回的钱都还不够瞿青给他盖的玻璃温室的。
在这段时期,瞿青自己可以说是忙得脚不沾地,花子舟跟着他,也没有半点轻松。
等一切都慢慢上手,村里的人也都有了各自的位置之后,瞿青总算没有那么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