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朱常洵不考虑当下局势,仍旧执着于那个位子,就说明朱常洵已经被利欲熏心,他左良玉断然不会跟着朱常洵去送死,到时候必然有所动作。
毕竟他现在可是统领着朱常洵的全部人马,并且已经将他的嫡系分散安插在整个军营内,只要他想,他至少可以带走大部分的士兵,或是另投新主,或是自立门户,最差也能向朝廷投降。
他不认为自己带着数万大军投降,朝廷会杀了他,毕竟只要开战就会有损失,能兵不血刃,朝廷的官员自然知道怎么做。
总之,左良玉并没有太过担心自己的安危,反正进可攻、退可守。
“那便依左将军之言,本王现在就写。”朱常洵也知道现在他处境危险,所以也不再犹豫,立即令侍卫取来纸笔。
虽然大明的藩王十有八九都反了,但纵观大明南北,藩王们大体上分成了五支,鲁王、衡王、德王算一支,跟随他们的还有十几个郡王,算是实力最小的一支。
朱常洵的队伍就比鲁王的强大不少了,共有亲王三位分别是周王、沈王和郑王,而且由于朱常洵给他们许下了足够的筹码,这三位亲王也几乎是赌上了全部家底,除此之外跟随他们的郡王一级也有三十多位,而且还在逐渐增加。
如今他的兵力已经破了四万,这在其他的起事队伍里也算得上庞然大物了。
但还不算最强,赵王、晋王、代王一支实力与鲁王差不多,再往西北是以秦王为首的韩王、瑞王和肃王,兵力据说也达到了四万,不容小觑。
实力最强的其实是川蜀的蜀王,蜀王不论是封地还是财力,几乎都是大明诸多藩王之最,且经营川蜀已经十几代,盘根错节之下,很容易就纠集了荣王、岷王、吉王,亲王一级虽然并不多,但郡王一级却足足有八十多位,兵力据说更是达到了恐怖的八万多。
只是蜀地山路崎岖,距离京城也是最远,朱常洵一开始并没太在意蜀王的队伍,但如今倘若要联合起来的话,就得等待蜀王集合,这让朱常洵心里像是吃了苍蝇般的难受。
除了蜀王之外,还有楚王、庆王、唐王、襄王、荆王、淮王、崇王等八九个或联盟或各自为战的小股军队暂且不论。
毕竟本来自己的优势就是距离京城近,如今却要等其他藩王汇合,而且蜀王的队伍几乎超过他一倍,联合之后,他又能有几分把握,从蜀王手里夺下那个位子呢?
唉!朱常洵在心里叹了口气,早知道是这么个情况,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当他的福王呢,即便按照那暴君要求交了部分田产、交了商税,凭借他福王府的积蓄,自然也仍旧是洛阳的土皇帝,何至于如此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连个囫囵觉都不敢睡。
朱常洵敢肯定,现在与他一半念头的亲王、郡王肯定不会少,倘若早知道朝廷布置下这么一张大网,很多藩王兴许压根就不会选择造反。
衍圣公害人呐!还有那暴君,也是一肚子坏水儿,倘若不是他的绥靖手段,自己又何至于落得如此境地,可是,那暴君如此做派把所有藩王都逼反,究竟是想干什么?
朱常洵想不通,也不想多想,他只想能尽快解决如今不利的局面。
书信共分成了三份儿,一份儿给秦王,一份给赵王,一份给蜀王,至于楚王他们朱常洵到不担心,只要说服了秦王、赵王、蜀王这三支势力,其他的藩王就没了别的选择,到时候甚至会求着他们收留。
左良玉简单看了一下书信内容,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便着手下亲信亲自去通传。
按照左良玉的估算,如今各路藩王除了他们这一支外,距离京城最近的应该是赵王、唐王,其次便是秦王的那一支,蜀王即便再是迅速,估摸着月底能到京畿就算不错了。
“左将军,本王的意思是如今距离京城还是太近了,在此等候其他藩王实在太过危险,咱们最好往后扯一扯,寻个大点的城,去城里驻扎,只是军心不可泄,左将军可有妥善的法子,既能保住士气,还能坚固安全?”朱常洵沉吟了一下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