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祖上就有童生,据说某曾曾曾祖父考了十来年才考上的,当然这不重要,姚家阿爷也就是姚晨的祖父还记得当初家族昌盛风光的模样,十里八乡都羡慕,配的媳妇也是当地富户,嫁资丰厚,良田就有十倾,一时风光无量。就是身后事,碑上写的也是‘待赠登仕郎’五字!
可惜子孙不争气,后面几代没一个是读书的材料,先生请了,书籍也买了,可就是脑子不开窍,否则姚家还能有个耕读传家的美名。
现在,有了姚晨,姚家阿爷终于看到了希望!
耕读传家,多体面!多长脸啊!
也因此,哪怕城中读书花费甚多,姚家阿爷也拍板同意了。
“难得祖宗保佑出个会读书的,还能拦着不成?”
而且姚晨也懂事体贴,没有觉得读书人清高就不应该干活,沾商贾之事,炊饼说卖也卖了,和贩夫走卒打交道也没说什么,帮忙补贴家里,让姚家阿爷格外满意。
家里长辈一合计,就将姚晨打包送去了晋阳城,直接无视了姚晨本人的意见。
姚晨颇理解姚家阿爷恢复祖上荣光的野望。
老人待他极好,满足一下也没什么。
而且童生刚好能满足他人生的基本需求。
不用吃太好,不用穿太好。
寻常物什,做得用心,也好吃。
普通织品,做得用心,也好看。
又不要吃龙肝凤髓,穿绫罗绸缎。
没错,主要就是图轻松!
成了童生,也算给自己家人有了交代,在乡里也算风光,好歹称得上读书人家。在乡里教书,被全村养着供着,或去殷实人家里作个西席,一年十贯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