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说了大实话:“少将军驻守边疆,朕想去看看。”
太后咂摸了几下,觉得里面饱含深意,皇帝不像是疑心姚晨的样子,否则不会跑出京城就直接去见他,而且回来还一副神不守舍恋恋不舍的模样,反倒像是……
不,一定是自己想多了。
太后把那个荒诞的猜测抛到脑后。
皇帝借着追究福建官员隐瞒灾情整顿官场的机会,换了一批赞同开海禁的官员,不管他们是真心以为开海禁有利于朝廷,还是曲意逢迎媚上侍主,联合上奏了《请开海禁疏》,引发朝廷和民间广泛议论。
这时,隐瞒灾情之案已经水落石出,按倒葫芦起了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福建巡抚又查到涉案官员中有纵容走私官匪勾结的,贪墨数额巨大,耸人听闻,一船收取三千两,地窖里堆满了银子。原福建布政使本来是玩忽职守、失察之罪,丢了官职而已,现在涉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命都保不住了。
支持海禁的正方以为这是对外贸易的锅,就是禁得不够彻底,才滋生出罪恶。
请开海禁的反方认为这是禁海的弊端,商人逐利是天性,正因为禁止贸易,货物不能正常流通,反而扰乱市场,养肥了蛀虫。
不见得所有反对解海禁的官员都是迂腐短视之辈,他们的很多顾虑都有道理,比如海盗骚扰疆域,比如番邦进贡反而造成赤字,再比如贸易管理稽查走私,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令人头疼。
可令人头疼,不是不去做的原因,否则拿出来讨论做什么?就是因为难,才要群策群力,迎难而上,再说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皇帝开海禁之意坚决,欲重设广东广州市舶司,朝廷讨论正酣。
姚晨护送皇帝回京之后就立刻返程,过家门而不入,秋冬天气转冷,是边境不安稳的时候。尽管不能回家,东西却可以带,辽东的物产一车车运进姚府,惹人艳羡。
“阿娘,是三叔回来了吗?”姚爱军利落翻身下了小马驹,飞奔进门。
“没有呢,只是送了东西回来。”孙氏见她衣服上有不少灰尘,怕又是去了校场,忍不住发愁:跟男孩子似的,以后怎么嫁得出去。可惜投错了胎,这要是个儿子多好啊……
“那有给我的信吗?”
“有,说很想你,还给你留了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