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捐赠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常态,既然是一流的常态,那么也就成为了评价你这个大学是否是一流大学的核心指标之一。

而且从一所大学所接受的捐赠额度可以看出这所大学的教育质量、文化传承效果、校企合作成效以及校长的领导力和学生的满意度。

简单来说,学校被捐赠,对于校长来说那是天大的好事。

像中大这样历史悠久的名校,接受捐赠倒也不是说就很少,文艺界的名人,有些渊源的爱国主义华裔华商也会做些捐赠。

但话是这么讲吧……我们的这个国情嘛……还是99年,还在决战基本小康,要么就是没钱的,要么就是把钱当命的,能有多少私人捐赠?这会儿谈的都是物质建设,谁跟你搞什么精神文化之旅,你赶紧带着你的屁话给我有多远滚多远。

陈子迩来自后世的印象中也全是我国相同层次的大学接受的捐赠额度与美帝相比那差的不是一定半点。

那都不能说是数量差距,是层次差距,他记不大清那个新闻了,总之就是我们20年高校接受的私人捐赠总量,差不多是相同层次美国大学……四分之一年所接受的捐赠。

简单来说,你二十年,人家三个月。

国外大学的办学总经费中社会捐赠占了13到30不等,而我们的大学不到……1。不必说国内外大学的差距或者国内外企业家的差距,亦或者什么制度原因。

反正事实就是这个事实,于是……物以稀为贵。

再者,什么样的人给大学做捐赠?只有一个人觉得他接受的大学教育对他后来的事业、人生有很大帮助,才会给母校捐款。所以道理很简单,你的捐赠的校友多,这就表明大学办的好,被教育者是很认可的。

那么对于校长来说……嘿嘿嘿。

不过一个人的成功大多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当时教育他的那个校长和现在的大多都不是同一个人,所以就算捐了,其他人也就说一句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罢了。

但陈子迩也有个不同,他是在校生,他做捐赠的话,那就是告诉所有人,他对现阶段的中大是特别认同的,中大对他的帮助也是特别巨大的!

所有人也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对中大校长的工作的重大肯定!

现任的中大校长姓吴,吴华刚,陈子迩的录取通知书上有他的签名的。

于是可想而知当对外办公室的负责人敲进他的门,真正的向他报告这件事的时候,他是多么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