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那靠山王齐衡,胡惟庸也是毫无头绪。
毕竟齐衡如今本身也是属于枢密院的,又是枢密院的掌院,手下都是些对他极为信服的将帅。
这样的一个身份和地位,还真是不好下手。
加上本身还有皇亲国戚,马皇后亲弟弟的身份以及对开国建立的功勋,实在是显得有些无懈可击了。
不过,这二人并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停留太久,毕竟本身这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想明白的。
同时,那李善长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些对抗齐衡的办法,所以并不是那么着急。
转回头来,李善长便对着一旁的胡惟庸,郑重的说道:“惟庸啊,替我拟道折子,这道折子,你可得用心拟。我要说几句皇上想说而又不便说出口的话。”
听到这话,胡惟庸立马神色一正,道:“相国请吩咐。”
李善长道:“几位皇子都已经长成了,如何安置他们才最有利于大明王朝?这事我已经琢磨多时了,其实皇上很想为皇子们封王,却担心臣工们反对。所以封王的话由我说最妥。此奏的核心就是,奏请皇上以大明千秋大业为重,举贤不避亲。”
“即刻敕封诸皇子,为各地藩王。”
胡惟庸也是聪明人。
在听到这话的一瞬间,便明白了李善长的心思。
这一步棋,定然能让朱元璋与他们站在一起,也同时明白他们这些老臣才是真正可堪大用的人!
顿时惊喜的说道:“好!好啊!相国此奏可谓一片亲情呐!”
说完,又由衷的说道:“属下,敬佩。”
三日后。
正是朱元璋的四皇子朱棣与徐达女儿大婚的日子。
朝中的文武百官们,一个个都来到了为朱棣举办大婚的院子里。
随着一阵阵鞭炮的燃爆,那欢喜的气氛弥漫在整个宅院内。
作为爹娘的朱元璋和马秀英,也是一身隆装,满脸喜意的坐在那大厅的主位上,回应着一个个前来庆贺的官员们。
那李善长作为中书省的右丞相,算是文官之首,率领着朝廷百官们来到了大堂之中,对着那堂上坐在主位上的朱元璋和马秀英喊道:“四皇子朱棣大婚,乃朝廷大喜,天下吉庆。”
“臣恭贺皇上皇后福寿千秋,大明万世。”
随着李善长说完,身边身后的官员们,无论是文臣武将,纷纷跟着喊道:“福寿千秋,大明万世!”
听着他们的话,朱元璋在这大喜的日子里也是大声的喊着:“好,好哇!”
毕竟是自己儿子大婚,这朱元璋心里头高兴坏了。
这时,堂前的李善长拿着手中的礼单,再次说道:“皇上,臣知道您勤廉,但臣还是备下些薄礼,以表敬贺之心。”
看到这一幕的朱元璋怎么能答应,作为一国之君,岂有让臣子送礼的道理。
便开口道:“把你们手里的礼单都退回去,咱说过了,皇儿大婚你们道声贺就行了,全部都退回去,退回去。”
闻言,李善长却依旧笑着说道:“臣的这点心意不是按照朝廷律令,而是按照老家规矩办的。如在淮西老家,相邻们来贺礼,怎么着也要送上五尺布料吧?皇上,您就把臣的这点心意看成是老家的五尺布料。”
不得不说,李善长这嘴上的工夫也是不比那刘伯温差。
既贺了礼让朱元璋高兴,还将他们这些淮西勋贵们的身份给托了上去。
见此,朱元璋也是无奈的说道:“哎呀,你们是真会说话呀。您是咱的老哥,咱拿你没办法。”
听着朱元璋的话,一旁坐在朱元璋身边的亲家徐达,顿时乐呵的大笑了起来。
而马秀英也是适时的开口道:“既然是乡邻们送的礼,皇上不收我收下了。”
马秀英这话一出口,李善长等淮西文武们个个乐呵的笑了起来。
纷纷将手中的礼单递了上去。
一时间,整个大堂便热闹了起来,少了一些朝堂上的规矩,多了一些从前弟兄们聚在一起时的欢闹。
而朱元璋对此也是高兴,毕竟不是在朝堂上,也是高兴的站在了椅子上,对着众兄弟们喊道:“一会儿都别走啊!我们到武英殿喝酒去!”
顿时,兄弟们纷纷吆喝了起来。
而在将那些礼单都递上去后,朱元璋也跟着凑起了热闹,对着身后的马秀英说道:“妹子,这里就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