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一辆接一辆马车停在幼儿园门口,有的马车连大人都没有下来,只让下人把孩子送到,只从车窗看了眼还算气派的幼儿园门口就走了。
有的连大人都没来,只让下人把孩子送到。这是家中的庶子,不想让庶子得到好的教学,正好这儿戏般的幼儿园出现了,就把人塞过来。
还有父亲娶了后娘的嫡子,后娘同样觉得这幼儿园不成气候,就吹枕边风把前头生的孩子给送来了。
除此外,也有商户家的孩子,主要是想借着沾点朝中三品大臣的光,这幼儿园成不成气候不重要。
其余的就是家里疼女儿的,难得有私塾收女学生,咬咬牙,干脆就送来试试。
另外一种,也是最显眼的一种,就是周边村子鼓起勇气送来的孩子。
哪怕穿上幼儿园统一的校服,精神面貌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譬如他们畏畏缩缩,不敢上前,也不敢抬头看人,时不时望着校园门口,眼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
村户人家送来的无一不是男孩子。
截止报名,幼儿园第一届招生刚好招到二十个,毫无意外,男孩占了大半,女孩只有七个。安觅原本打算把二丫也塞进来的,可惜二丫沉迷做菜,不乐意,说她长大了,不是幼儿,死活不愿意。
安觅想着等过两年小学也建起来了再将她们塞进来一块学习。
对于古代人来说,读书是一种很神圣的事,不敢亵渎,哪怕是小小的,懵懂的孩子也以能上私塾为荣。所以,这些孩子并没有像现代孩子那般对家里大人哭闹不休,一个个乖巧得不行。
有因为柳沉璧当夫子前来看笑话的,有因为觉得这幼儿园就跟过家家似的,前来围观的,看到入学的孩子参差不齐,深深为魏大人惋惜,摊上这么个胡来的妻子。
除了农家出身的外,其他人就没想过送过来的孩子能学到什么本事,可村户出身的看着门口站着的那几个说是夫子的女子,就担心了。
这幼儿园送的校服和书包是好,可是真的能学到知识吗?
不过,钱都交了,先看看吧?至少自家的孩子也算是进了京城的私塾不是吗。
平安和怀远让到来的学生都排成队,两个孩子板着小脸努力维持好秩序,其中一个商户家的小霸王站不住,总是想脱离队伍,都被平安和怀远镇压了。
大家服从平安和怀远,一是因为知道平安是园长的儿子,二是因为平安好看,还有这个怀远凶巴巴的,有点怕怕。
一排高矮胖瘦不一的小团子们站在一块,统一着装,他们的脸上有忐忑不安,有迷茫不解,也有向往,唯一一样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
平安在一排长长的小团子面前跑来跑去,数来数去,大家都笑着看他忙活。
平安最后一次数完,走到他娘面前,“报告园长,好像不够二十个。”
安觅笑着摸摸他的头,“自信点,把好像去掉。”
平安咧开嘴笑,“报告园长,不够二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