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实,前面二者都是典型的好莱坞大片,更加迎合市场的口味,也的确是2001年的票房冠亚军。
谢北杨犹豫着说:“我也不知道哪一部比较好看,要不你来选吧。”
谢北杨对于秦砚在电影方面的审美相当有信心,他想把选择这件事情交给秦砚。
秦砚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就靠你的感觉选就好了,绝大部分的电影都可取之处。”
秦砚自己在心中默默的补了一句,的确是有可取之处,只不过反面教材让我恶心而已。
比如说像一旁《爱情□□》,就是完完全全的一部烂片而已。秦砚心想,只要谢北杨不选那一部,其他的自己都可以接受。
谢北杨应该会选择《珍珠港》或者《霹雳娇娃》吧?毕竟这两部都是好莱坞大片,而且光是看海报,就极具现代感。
结果谁知道谢北杨突然指着其中一幅其貌不扬的电影说道:“我要看这个。”
《大腕》,导演冯晓刚。
秦砚也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谢北杨居然会选择它。
说实话,《大碗》的海报在这几部电影之中绝对属于最差劲的一部。
土黄色的背景,砖瓦房瓦房,四个人站在一起,鲜红的字体写着“big shot’s funeral”,让人一头雾水。
这也不怪冯晓刚,也不怪《大碗》这一部电影,只不过华国的海电影海报水平真的有待提高。
秦砚还记得他,曾经有看到过有人把奖电影海报的所有金鸭奖的海报做了一个整理,那个审美真的是叫人叹服。
华国人对于红色文字就有着天然的爱好,越大、越红、越粗的字体贴在海报之上越抢眼。再加上这些年对于西方文化的崇拜,如果海报上没有英文,那就是不够国际化,不够时髦。
这才弄出了这样一张海报,只不过是时代的局限罢了。
但秦砚相信谢北杨,绝对不是因为这一些抢眼的字体而决定《大腕》。
“你怎么想看《大碗》呢?”
“因为我之前看过几部冯晓刚导演的电影,我觉得还挺不错的。”
看得出来,谢北杨的确对于电影已经有了涉猎,冯晓刚如今才刚刚在华语影坛崭露头角,鲜有人知。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之中,更不是时下追捧的大导演。
其实《大腕》一直是秦砚心中冯晓刚的代表作之一,哪怕后来人们市场对于《大腕》的评价普遍不高,斩获的票房也不如之后《手机》等的几部作品的票房高。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过大腕,说冯晓刚在《大腕》之前的作品都是加长版的小品,整个内容的核心故事就是为了让观众笑达到喜剧的效果而已;而冯晓刚在《大腕》之后的作品全部都是缩减版的电视剧,把电视剧那一套叙事转折的结构用到了电影之中。
而唯独只有《大腕》才是冯晓刚自己艺术和审美真正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