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计划二人早在平城的时候就制定好。谢北杨的经纪人之前觉得这些训练完全没有必要,这都2008年了,哪里还有这么落后的生活方式。
可是来到这座南方的小城,谢北杨和经纪人看到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后,才发现自己到底有多么的肤浅。
并不是为了还原十几年前的生活,才让谢北杨去学习这些技能,而是在南方农村地区,这样落后、封闭的农村,依旧广泛存在着。
别说谢北杨,哪怕是对谢北杨护犊子一样的经纪人,在看到现状后都选择了沉默。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所以谢北杨在体验生活的时候,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如果不能够体会到当年主人翁的情绪,他怎么能够还原出主角的痛苦与挣扎。
不过面对秦砚的关心,谢北杨还是满带笑意说着,这些事情有多么的有趣。
怎么可能真的有趣,或许城市人第一次接触这些农活的时候会感觉到很新鲜。
什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把酒话桑麻”,什么人生感悟都出来了。
但是如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要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活,这样的生活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呢?
如果农村生活,真的那么幸福,那就不会有如此多的农民想要逃离农村,哪怕在大城市里颠沛流离,也不愿意返回故土。
农村生活是真的苦。
只有谢北杨自己知道,每天躺在床上,浑身都快散架的感觉有多么的痛苦。
谢北杨知道秦砚这段时间有多么的忙,而自己的这些辛苦并不是简单的几句抱怨就能逃避,更何况谢北杨也不想逃避。
“其实这样的生活还挺好的,有一种自食其力的感觉。感觉自己真正踩在土地之上,不会有那种轻飘飘的感觉。”
谢北杨一本正经给秦砚讲着自己这段时间的感悟,他都快成哲学大师了。
一本正经的样子,让秦砚呼吸越发的困难,因为秦砚同样太了解谢北杨,他知道谢北杨肯定是在避重就轻。
他直接也把谢北杨拦入自己的怀里,不由分说把谢北杨的手抓到眼前,任凭谢北杨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
秦砚刚才就发现谢北杨在说话的时候,一直把手背在后面。谢北杨肯定在隐藏着什么。
果不其然,谢北杨原本修长如玉的手指上,布满了许多小伤口。
谢北杨的手一直特别好看,指骨修长、皮肤细腻,只有握笔和翻书的两个位置有一层薄茧。
秦砚第一次看到谢北杨的时候,就注意到他的手型,当时就幻想如果电影之中给谢北杨的双手一个特写镜头,肯定会让无数的影迷疯狂尖叫。
事实上,秦砚也的确这么做了。
在《地球要塞》中,秦砚给了谢北杨多个持枪的镜头,双手用力握住枪托,能够看见青涩的血管、分明的指骨,脆弱与力量感并存,仿佛那一枪直接开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