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忐忑的情绪,孔修明和卡尔入座放映厅,孔修明心中安慰着自己:
“放心吧,既然是秦砚和谢北杨合作电影,肯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走进放映厅之后,孔修明很小心地观察着周围的观众,毕竟《生于淤泥》对于华语电影的意义来说,甚至比《地球要塞》更胜一筹。
因为《生于淤泥》是一部纯粹的华语电影。
在电影《地球要塞》中,除了段潮阳和沈楚楠私下的交流使用华语,大多数的很多时候段潮阳都在使用英语。
毕竟现在地球上使用率最广的通用语就是英语,按照理性推断几十年、几百年后地球上通用语最大的可能依然是英语。
这是一个没有改变的问题,秦砚也不可能为了彰显的华国文化,强行在这种细节上做出改变。
所以之前《地球要塞》在申报奥斯卡的时候,都属于英语电影,而无法申报“最佳外语电影”。
但《生于淤泥》不一样,这是一部纯粹的华语电影,从演员到字幕,从拍摄地点到故事的背景,一切都和华国息息相关。
让孔修明感觉到欣慰的是,虽然现在已经是凌晨2:20了,谁会闲着无聊在文艺片上映的深夜来看一部文艺片?而且还不是首映场。
但在有20%左右排片率的情况之下,孔修明他们所在的电影放映厅的入座率超过了50%。
这个数据和《地球要塞3》比起来相距甚远,但是孔修明已经是相当满兴奋了。
而且在电影院之中,除了像孔修明这样的华国留学生或者是华裔之外,还有大量华文化圈其他国家的观众,比如樱花国、棒子国。孔修明还发现了不少的黑人和白人观众。
国际影响力这种东西的确比较虚幻,但在秦砚身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其实之前在宣传《生于淤泥》的时候,秦砚便直言不讳,坦诚告诉全球观众“这是一部纯粹的华国电影,同时也反映着全人类的问题。”
居然还会有这么多外国观众来看,真的让孔修明欣喜若狂。
怀揣着激动紧张的情绪,《生于淤泥》的电影正式放映了。
一开始的镜头就到孔修明机器的震撼包,不仅仅是他整个电影院之类都有一口倒吸凉气的气息,因为电影一开始便是对于电影主角,也就是由谢北杨所扮演的刘大力角色的一个特写。
这是一双眼睛,灿烂若星辰,里面装满了对于世界的好奇、对于生活的向往,任谁看到这样一双眼睛都会说,这双眼睛的主人一定热爱着生活。
随着距离的拉开,镜头之中便出现了完整的刘大力。
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之前虽然说谢北杨已经在媒体面前出现过。通过之前的宣传片,大家也看到了谢北杨为了《生于淤泥》这部电影做出了多大的改变。
但那毕竟只是一个分辨率只有720P的宣传片而已,而且都是全身像,绝对不像在电影院的屏幕之上投影出谢北杨的五官那样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