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要塞》热度持续走高的同时,《生于淤泥》也丝毫不弱。在微博前十话题中,也能够占据一两个席位。哪怕在推特、脸书上,也偶尔能够见到《生于淤泥》的名字。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两部电影是同一个导演的作品,很多人在看完《3》之后,搜一搜影评立刻前往《生于淤泥》。
《生于淤泥》作为一部文艺片的票房居然还能不断上涨!它的票房曲线,让一些专门预测票房的业内人士都十分为难。
老实说,《生于淤泥》单独上映,全球票房能达到6000万美刀就已经算奇迹了,而现在破亿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儿。
这就是两部电影同时上映的好处,这也是任何一部文艺电影都不曾拥有的梦幻联动,其他文艺片都羡慕哭了,他们又何尝不希望自己的电影也有这样的待遇。
其实现在《生于淤泥》的票房成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文艺片去衡量,但观众、媒体可不管这些,他们只管用上各中充满噱头的标题。
“《生于淤泥》,票房纪录的缔造者!”
“拥有商业票房的战绩,《生于淤泥》到底有什么魅力?”
“票房奇迹背后的男人——秦砚!”
“刘大力,一个让心心生怜惜的角色。”
全球都在猜测《生于淤泥》会写下什么样的奇迹,当然最激动的还是华国的影迷和观众。无数的称赞声,几乎要把秦砚和《生于淤泥》推上神坛。
就在所有剧组成员都准备开庆功宴的时候,他们突然收到了来自于秦砚的短信——
“不要对外讨论《生于淤泥》,最近低调一些。”
本来还洋洋得意,觉得自己也成为亿元先生/女士的演员们,立刻禁声。哪怕是之前预约的采访和活动,大家也以很谦逊的态度出现。
问到《生于淤泥》的票房表现,一律把主要原因推到《地球要塞3》带来的观众流量;认为《生于淤泥》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和其他很多华语电影比起来依旧有明显的差距……
哪怕如此谨慎与谦逊,还是有人断章取义。
“秦砚导演笃定《生于淤泥》将创下票房纪录”
秦砚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心中已经有所猜测了,这是明显的捧杀啊!果不其然,在《生于淤泥》讨论度最高的时候,网上出现了大量攻击言论。
首先最明显的是有很多人对于刘大力所的存在,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这完全是秦砚可以编造的故事。
“我现在算是知道《生于淤泥》为什么能够获得康城电影节的奖项了,这完全就是在摸黑华国电影的华国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