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秦导!你是否认为所有电影人都应该做更多的公益活动?”

这些提问都在秦砚的预料之中,他很从容地说道:

“关于这个基金其实是在电影立项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的事情。基金的城里和网上了讨论没有任何关系,我不认可也不接受网上对于《生于淤泥》的种种发言。”

“其实之前我一开始并没有想过公布,只不过现在网络上针对于电影有很多争议,我们才选择了公布。”

如果说“成立基金”是秦砚亮的第一把刺刀,那“在电影立项之初,就设立基金”,就是秦砚将刺刀在敌人身体上反复戳窟窿眼。

还有这个“我们”有一些微妙,有一些敏锐地记者已经在本子上写上“我们”两个字,还反复画上源泉。

秦砚也不再等记者慢慢提问题,他知道现在大部分的记者都已经失去了正常的提问能力,不知道哪些问题才是重点。

“接下来,由我给大家讲一讲基金的情况吧。”

秦砚接下来公布了很多关于以基金的详细,一张张盖着大红章的文件照片投影在屏幕上,向所有人宣布着它的真实与有效性。

果然在国家相关机构的备案上,这个名为“池塘”的基金在去年四月份的时候就已经递交成立申请,5月份就已经通过审核。

在基金申请人一栏明确写着秦砚的名字,只不过让记者比较惊讶的是谢北杨的名字也和秦砚并肩而立。

并且基金在成立之初就已经有1000万元的资金注入,已经通过了相关机构的验资审查。

甚至连资金管理方案、资金捐赠渠道、基金管理委员会早就已经通过内部会议的方式确定。这些资料相当完整,绝对不是几天就能够伪造的材料。

现在所有的记者和网络上观看直播的观众们,都已经麻木了,整个人的情绪彻底跟着秦砚走,处于一种“你说什么,我都相信”的状态。

总有人不敢寂寞,如果这场发布会一直按照秦砚的节奏继续下去,他们所看到、了解的信息,都是秦砚想展示的一面。

于是有记者直接站起来打断秦砚:

“您刚才说要将所有的收益给基金,对吧。”

“嗯。”

“可是我们看到刚才罗列的电影制作费用中,有一点和您遗忘的习惯不同的是很多演员除了固定片酬外还有票房分账,这是不是意味着在计算收益的时候,会把这一部分比例扣除。”

其实所有演员的票房分账比例综合,也就只有10%左右。

这个数字并不算特别大,但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被人抹黑,称秦砚通过片酬的方式,规避基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