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

长公主不想死 衣青箬 1301 字 2022-11-03

因此这一日,薛知道再次路过站在路边盯着树叶出神的顾铮,就没忍住停下了脚步,“玉声这是在做什么?”

“臣在思索自然之理。”顾铮道。

薛知道不由肃然起敬,“《大学》曰:‘致知在格物。’其发幽微,其理至纯,诚圣人之道也!玉声有如此向道之心,我道盛矣!”

说完之后鼓励地拍拍顾铮的肩,然后脚底抹油迅速溜走了,以免被留下来参悟圣人大道。他年纪大了,只想太太平平地过日子,这种事情,还是留给志向远大的年轻人去钻研吧!

不过薛相公还是好生为顾铮宣扬了一番:顾学士只是在思考大道,并不是发呆。

于是“路过”顾铮的人更多了。他将来虽然是圣人一流的人物,但在当下,虽然品格高秀,却还没到令人高山仰止的程度。所以人人都好奇,他到底从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里,参悟出了什么东西?

还真有几个年轻人对此十分好奇,跟他讨论起来,忙里偷闲地换换脑子,免得眼睛里只看得到何处受灾赈济多少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

到后来,大抵是因为几位相公都夸赞过,所以思考这些问题,竟渐渐取代写诗作文,成了朝堂上的一股新风气。

贺卿在宫中都听说了消息,好笑之余,又觉得并不是坏事。

纵观中国古代,发明众多,而且大都比西方国家要早许多年。提起来令人骄傲,但这些发明大都不成体系,最终也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甚至很多都消泯在了历史之中。

归根结底,因为他们多是技术性,观察性,个别性的。对广大民众有用的如造纸术流传了下来,无用的就逐渐没落。

在近千年儒家思想的指导下,讲究学以致用,所以很多发明,都是偏重实用性的,却并不去总结其中的规律、逻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系统。

直到穿越者穿越而来的那个时代,科学技术还是被混为一谈。但其实,在古代中国,只有技术,并无科学。

即便是这些技术,因为与读书清贵的理念不同,所以其实也是不受主流重视的。读书只能读四书五经,涉及到技术性的东西,那就是“奇技淫巧”,流于外道。

所以百家争鸣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墨子》这样的书,其后一千多年,却始终没有任何进步。

穿越女的那份记忆里,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种说法:虽然宋朝末年和明朝末年都出现过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实际上,在这种封建制度的桎梏之下,想要从这片土壤上开出现代文明之花,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