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顾铮和贺卿毫无疑问也能够借此机会名扬天下,但张太后丝毫不在意这一点。
自小皇帝登基以来,不,自她被发现腹中有孕以来,甚至自她有生以来,再未有如今日这般畅快之时!
莫说张太后,就是早有准备的贺卿,也被这战果惊呆了。
历史的惯性总是惊人的。按照原本的历史,大楚与铁狼族开战,当时大楚分崩离析,顾铮牵头弄出来的联盟内部也矛盾重重,只能勉强迎战,导致铁狼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大楚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真正的转折点就是张抗开河放水,淹死了数万草原人。
当然,历史上被他掘开的并不是小澜河,他也没有正面碰上布日古德。当时草原人围住了另一座城市,双方僵持了整整一个月,城中守将不愿意投降,组织百姓奋起反抗,情况相当惨烈。张抗奉旨增援,但自己手里兵力薄弱,根本无法跟数万草原铁骑对抗,情急之下才想出来这么偏门的方法。
那是在真正的大楚腹地之内,这一开河,造成的影响遍及数州之地,十分恶劣。因而虽然此战取胜,但张抗自己却是受到了严厉地处置,被夺了兵权、抑郁而终。
这还是因为西北是他们张家的大本营,势力庞大,又倾尽全力保他,否则说不准会被逼着以死谢罪。
所以这一回,贺卿特意召见了他,还替他将地方选在了小澜河一带。
这里虽然也在大楚境内,但实际上已经很接近边境线了。而两国之间有不成文的默契,为了避免被对方的军队掳劫,边境线数里之内,都是“无人区”,只有军队巡逻,不许百姓前往。至于普通百姓定居及开垦田地之处,就更远了。
西北的土地十分广袤,实际上会跑到这一带来居住的,都是那些日子过不下去又无处可去,说不准连户籍都没有的百姓。
如此一来,掘开小澜河,被冲击到的无非是几个军队修筑的寨堡,以及极少数的村庄和田地。就算洪水凶猛,也最多只会影响到一县之地。
当时这么做,虽然是为了尽量降低损失,但是贺卿也不确定换了时间地点,张抗是否还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所以当时她还若有似无地暗示了一番江南之事,又不敢说得太分明。
结果布日古德偏偏选中了这条路逃离,而且还将自己数万大军带了过来,导致张抗陷入了同样的境地之中:不能放过敌人,又不能正面相抗,于是只好选择这种偏门的手段了。
这个选择对贺卿而言自然是好事。她冒险选择御驾亲征,至此算是有了一个完满的结果。此战之后,无论小皇帝还是她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都会更加稳固。
但对张抗自己而言就未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