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只是找人,贺卿也没必要偷偷去办。同样身为文人,朝中官员们找起人来会比她方便许多。所以第二日早朝之后,在咨平殿议政时,贺卿便提起了此事,“我听说有个叫朱世杰的读书人,精通算学,还撰写过相关著述,不知诸卿是否听闻过?”
贺端都听过名字的人,贺卿本以为必然是个有才名的人,朝臣们想来都听说过。
谁知众人听了她的问题,面色却变得古怪起来。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感觉每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转头去看顾铮。
第93章 水师之议
“怎么,此人与顾先生有关?”贺卿将视线转到他身上。
顾铮以手握拳,抵在唇上轻轻咳了咳,“不敢欺瞒陛下,这朱世杰,正是臣的化名。”
“……”贺卿忽然想起来,上一回顾铮写那个《救江山》的院本,用的就是“不笑书生”的笔名。此外,他早期在《科学》和《自然》两份报纸上发表文章时,也用过四五个笔名。
当时贺卿不觉得奇怪,只以为他是为了营造虚假繁荣,引导更多人来投稿。现在想想,其实是他本人就有批马甲的癖好吧?
顾铮其实很冤。
在贺卿出现之前,他本人就已经对格物致知、自然天理之类很有兴趣了,也曾下功夫钻研过。可惜这些东西,并不为主流所喜,往往斥之为不务正业。可是他那时候还有几分傲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信心满满,总想拿出去给人看看。不能用顾铮这个名字,自然免不了化名。
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习惯。
算学虽然也为主流所认可,但同样被视为杂科末流,并不受重视。而顾铮写这本书,本身也是为了系统地总结一下自身所学,并不是为了扬名,因而同样用了化名。毕竟他当时已经在朝为官,而且名重天下。
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但其实也不少,至少政事堂里这一般老狐狸人人都知情。
他怎么会想到,贺卿会当着所有人的面,就这么把这马甲给揭了呢?
短暂的惊讶过后,贺卿也接受了这个设定,然后便不免为难起来。她本来以为,这是个没有功名的读书人,无论是以朝廷的名义还是自己私人的名义招揽他,让他去做贺端的助手,都应该不是难事。
但既然是顾铮,这打算自然就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