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先生对江南最为熟悉,刚才也一直没有发话,是否对此事另有看法?”贺卿询问道。
顾铮道,“臣以为,这恐怕是江南世家大族对朝廷的又一次试探。”
有没有水师随行,对商户而言,差别是很大的。
要知道,以前他们就是以海盗的名义在海面上横行,实力毋庸置疑。甚至很有可能,他们除了行商之外,也真的兼做海盗的买卖,打劫其他商船,谋取更多利益。所以,他们不但不需要水师护航,甚至还会觉得水师是累赘。毕竟胆子再大,也不好当着朝廷军队的面打劫。
开海已是大势所趋,在大楚官方的监控下,成为老实做生意的良民,已经是必然的发展。
但是朝廷现在才刚刚开始训练水军,他们完全可以再自在一年。所以无论是携带比上报更多的货物,还是在海面上打劫其他商船,想要为自己牟取更多利益,他们只有这一次机会。
所以虽然江南才经历了两次地动,包括四大家族在内的不少家族都被连根拔起,但涉及到自身利益,却还是不能阻止这些商人主动试探朝廷的意思。
反正对他们来说,要做的只是在背后撺掇一下江南的官员,送上这么一道奏折。成了最好,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如果往深一步想,也许他们会更希望朝廷将还未形成战斗力的水师派遣出去。只要将水师的消息透露给海盗和倭寇,对方必然会在海面上狙击朝廷的水师。若能一举歼灭水师,对朝廷而言必然是十分重大的打击。不说重新招募训练水师所需要的时间,短时间内也很难再对海面上形成震慑力,而没有朝廷水师干预,他们就可以像以前那样,什么都自己说了算。
甚至在背后运作一下,让朝廷因此受到教训,直接取消开海的政策,甚至直接将主持开海之事的顾铮拉下马,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这有点阴谋论,但顾铮从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他们。因为海贸的利润之大,完全值得他们这么折腾。
他在江南,实行的是招安一部分,打压一部分的政策。被打压的部分固然是十恶不赦,朝廷完全无法容忍,却不代表被招安的就真的是良民了,他们必然也有自己的打算。
顾铮清除掉了江南那么多的家族,固然是为朝廷除去了隐患,又何尝不是给他们提供了发展空间?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的野心无限膨胀也很正常。
“也就是说,不管朝廷怎么做,他们总有对策?”贺卿若有所思。
顾铮道,“正是。”
“依顾相所言,那朝廷就束手无策了?”参政知事梁嘉之忍不住道。他的语气有些嘲讽,显然对顾铮的猜测不以为然。再怎么厉害,那些人也只是商户,焉能跟朝廷对着干?顾铮这么说,未免太抬举他们了,也显得朝廷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