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贺卿点头。这些事情要摆布开,本来就很复杂,即使是顾铮,也不可能张口就来。
这还只是初步的规划,如果真的要实施,势必还要在朝堂上反复磋商。之前,贺卿因为种种原因,总是下意识地避开将这些事拿到朝堂上去讨论,所以大部分事情都是她自己私底下安排。但是顾铮显然不会如此。
所以在制定计划之初,就要考虑好如何在朝堂上通过,顺利施行。
贺卿满心期待地等着,她本以为能够拿到一份内容详尽,主次得当,巨细无遗的计划书。但等顾铮的奏折送上来,她才发现,限于这个时代的奏章模式,他送上来的实际上是一篇……议论文。
洋洋洒洒数万言,以至于一本奏折的厚度竟与旁边的一摞等高。贺卿见了,不由暗暗吃惊。
不过,内容没有让她失望。
顾铮梳理了她的所有计划和设想,重新进行安排。
在他的看法中,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是农业上的改革。这一点,应该作为国策来推行,而不是像贺卿那样,一直在皇庄上小打小闹地折腾。
集整个朝廷之力投入,无论是培育种子,还是研制化肥,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快进度,在几年之内,逐步提升粮食产量。
而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当地里出产的粮食足够多,能够养活更多人之后,自然就会有一部分人被解放出来,脱离生产,转而去做别的事情。也就是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而在那之前,朝廷可以从皇家科学院入手,培养一批人才的同时,发明制造出更多机器和工具。等到条件成熟时进行推广,既可以引导那些离开了土地的百姓顺利过渡到另一职业,也可以为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
等到手工业蓬勃发展,自然会对更好的器械产生需求,就会反过来促进皇家科学院这边的研究进展。如此良性循环,在一段时间内,就可以建立起初步的工业体系。
到那个时候,各方面条件成熟,再去攻克一些难题,可谓是顺水推舟,自然而然就能完成。
如此循序渐进,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百姓们在社会转型期间产生恐慌与茫然,因为他们能够看到下一步的方向,知道要往哪里走,更知道这是走向更好的生活,自然就能接受了。
这是基本国策。目前大部分百姓所求的,不过是吃饱饭而已,只要保证了这一点,其他的变革便可以潜移默化。而且由朝廷来主导,也可以提升百姓对官府,对朝廷,对皇室的认可与归属感。
在这一阶段完成之后,其他诸如普及教育、发展商业,乃至更改官职,军队变革等等,都可以按部就班地纳入计划之中。允许有小的变动,比如海上贸易等,但是最好不要有太大的变故,以免百姓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