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卿想了想,道,“如此盛事,当让我大楚民众都知晓。依我之见,不如按照士农工商之别,各选十人,共襄此盛会。再加上朝中官员及宗室皇亲,总共选上一百人,如何?”
立刻就有朝臣反对,“让百姓共襄盛会自然是好事,只是如此一来,岂不是乱了尊卑?”
在这些人看来,普通百姓都是愚昧的,尤其是工匠和农人,虽然他们是整个国家的基石,但却备受歧视与压迫。历朝历代,更是一直奉行愚民政策,希望他们永远这么安分地生活下去。
所以在这种事情上,也把这些人请来,显然不太符合文臣们的想法。
“怎么会乱了尊卑?”贺卿道,“不过是一份恩典,难不成看了这铁轨,百姓们就会生出旁的心思来不成?我倒觉得,若是亲眼看到朝廷造出这么神奇的铁轨和货车,百姓们只会对朝廷更加信任归心。”
她顿了顿,又道,“若是担忧场面混乱,弄出意外,把人分隔开也就罢了。反正这铁轨车可以挂许多节车厢。若不是怕人太多安排不过来,容易出乱子,我倒是想再多请些人,把车厢都装满。”
话说到这份上,自然不会有人再反对。
贺卿又道,“入选的文士,最好是诗文俱佳的,届时多写些诗词文章。若有擅长绘画的大家就更好了,将此情此景画下来,不但可以让时人知晓其间盛况,亦可传之后世。”
可惜现在没有照相机乃至摄影机,否则就可以把如此珍贵的瞬间都留下来了,实在是令人遗憾。
为了挑选人员,做好准备,又耽搁了几日功夫,最后将时间定在了三月初十。
这一日,贺卿一大早就起来,换了盛装华服,跟张太后一起带着小皇帝乘车出了皇宫,所有有幸入选之人,俱在宫门处集合,乘车跟在她们后面,由禁卫军护持前行。
因为街道提前戒严,所以一路上都十分安静。
电视电影里那种车马在路上行走,两侧站满围观的百姓,见到皇帝就跪下山呼万岁的情况,是基本上不可能存在的。一来有重要的人物出行,势必会有军队先清理街道,将所有无关人等都赶走,沿路戒严。就算时间仓促,来不及把人都赶走,也只能贴墙站着,低下头不许随意乱瞧乱看,免得被卫士们以为是心怀叵测的刺客。
像今日,禁卫军天不亮就开始净街,从皇城门口到城门处,全都有披甲执锐的军队看守,百姓们远远瞧见就会立刻转道离开,根本不会过来惹事。
看热闹的人也不是没有,如军队凯旋这等喜事,有时不会戒严。而戒严是有时间和距离限制的,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外,就算围观也不会有事。
譬如今日之事,民间早就已经传遍了,贺卿猜想,百姓们应该会到城外去看热闹。毕竟这会儿铁轨车应该已经就绪,即使不能登上去,远远看上一眼,也足够做许多时日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