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尚便又道,“那西夷之地还有一处十分独特,他们与国中一般,赞同君权神授置于,但在当地,神在人间的代言人却并非君主,而是教宗。”
随着船队前来东方的,还有传教士,打算在这里为他们的神布道。可惜的是语言不通,而且彼此信仰冲突,所以传道十分艰难。宁尚虽然是为了学习,却是少有的肯听传教士宣扬教义的人,因此着实打探到了不少消息,对西方的神也了解了许多,此刻从头说来,竟是将众人都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神明体系,由另一个迥异中原的文明生发而出。
贺卿见众人都听住了,不由微微颔首。这就是她要船队出海的目的,就是为了叫朝中大臣们知道,天外有天,在大楚之外,世界还大得很,眼光大可不必放在这一时一地。
当然这一点,未必人人都能领会,但只要有识之士能意识到,大楚便可走上另一条道路,而不必在无止尽的内斗之中消耗自身。
她看了一圈,就对上了顾铮的视线。
顾铮倒也不是不用心,只是他的脑子转得比旁人快些,听这种讲解,自然可以一心二用。那边听着宁尚的解说,这边视线却一直追逐着贺卿。此刻视线相对,他便微微展颜,朝贺卿露出了一个微笑。
贺卿连忙别开眼,转头去看坐在自己身边的小皇帝。
小皇帝今天很兴奋。他已经开了蒙,每天都要花三个时辰的时间跟着先生们学习,虽然贺卿再三叮嘱要寓教于乐,现在又刚刚开始上课,内容尚浅,先生们大都十分宽松,对他的要求并不严格,但课堂总是枯燥的,日日重复不免无趣。
小皇帝在贺卿的纵容下,在宫里的日子过得相当自在。不是在自己的玩具屋里玩耍,就是去西苑锻炼身体,或是跟着张太后耕地种菜。原本有些安静害羞的性子,已经逐渐变得活泼闹腾。如今要他安坐下来学一天的书,自然是坐不住的。
今日因为召见使团,贺卿有意增广他的眼界,便暂时停了课,让他也过来跟着听。既能听到有趣的故事,又能吃到前从未有过的食物,小皇帝自然十分兴奋,睁大了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宁尚。
这一回出海可谓是收获颇丰,一时半刻讲不完。所以最终,使团也只大致梳理了一遍各种见闻,一天时间就过去了。
会议结束,众臣从使团描绘的那个世界中抽离出来,都有些意犹未尽。走出咨平殿后,他们便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边走一边低声商议。
顾铮却是申请留下来上奏火器局的事。
顾铮回朝堂已经有好几天了,但正好赶上使团从江南回来,再加上船队归来,火器局那边也要安排改装船只之事,,所以始终没有找到机会跟贺卿单独相处,今日才借着这个机会留下。
“到现在为止,火器局一共生产了五十门火炮,其中有十八门试射之后出了问题,正在返工重铸。”顾铮嘴里说着火器局的正事,眼睛却是一瞬不瞬地注视着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