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页

长公主不想死 衣青箬 1463 字 2022-11-03

此刻回头去看,才会发现,这五年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改变。

皇庄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实验基地,已经陆续研究出了十几种化肥,侧重点各不相同。至于种子的培育,也有了很大的进展。耐寒的,抗旱的,抗倒伏的,丰产的……各个品种都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每年都要对外提供几万斤良种。

海上贸易每年都在进行,为国库带来大笔收入的同时,也将大楚的名声传到了南洋一带。这回使团归来,带回欧罗巴大陆的原住民,见识了大楚的强盛,等他们将这些消息带回国内,相信大楚的名声将会传得更远,更凛然不可犯。

京城通往各地的几大铁路都已经竣工,日夜不惜地转运着钱粮商品。另外,借助铁路的畅通,还建立起了新的邮政系统。以铁路为基础,融合原本的驿站,如今南来北往的百姓,传递信件和小件物品,已经十分便利了。

西北的棉花基地建设得很顺利,如今每年也可以出产数十万匹棉布了。另外,在布料之中絮上棉花制作的棉衣,也开始风靡起来。

荆湖一带的垦荒已经结束,多出了几百万亩良田,每年出产的食物足以供应整个大楚,剩下的还能养活整片草原。所以如今,草原已经形成了对大楚各方面的依赖,双方之间几乎不可能再开战。

值得一提的是,丝绸之路终于被布日古德打通了。从此以后,大楚跟欧洲的交流,也可以通过陆路来进行。而且这一路上大大小小的国家,都是可以交易的对象。

由国家财政支持的通识学校已经推广到了每个县城,正在往乡一级扩展,识字率大为提升的同时,也让许多人有了走出家门的机会。

江南一带手工业兴盛,各式作坊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如今那边的别说女性了,就是十几岁的半大孩子,也都进了作坊帮工,即使如此,也还是缺人。只不过,发展的道路总是泥沙俱下,江南的局势又很复杂,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矛盾,等待着解决。

而这,也是贺卿等待了很久的契机。

第144章 一场暴动

免除农业税的消息一传出去,就立刻引发了一阵热烈的反响。

从古至今,上数到三皇五帝时,也没有过这样的仁政,怎不叫人惊奇?

虽然自从贺卿执政以来,朝政清明,用人果决,接连处理了好几件朝廷的疑难之事,推动了各项改革的进行,如今的大楚已经大有盛世气象,百姓们对朝廷的认同感更是一日高过一日,但真正推行这样的政策,还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土地是生存的根基。所以即便是生活在城中的大户人家,也要花费大笔钱财买田置地。

这也是土地兼并严重的根本原因。这个时代的人对土地有一种执念,于是越是身份地位高的人,占有的土地就越多。一个大家族,有可能占据几万几十万亩土地,如此一来,自然逼得底层百姓没了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