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言之:“嗯,既然有此雄心, 那爱卿就先安排一支万人军队,到台湾岛去一趟吧。”
麟魁有些愕然,不过刻在骨子里对大清的忠诚,让他当即就领了季言之这看似随口发出的指令。
当天下了早朝,麟魁便开始军部部长的身份,开始安排派遣哪只万人军队前往台湾岛。
如今的军部就如同其他被拆分的国家部门一样,专门负责管理国家军政。表面上看起来和以前的三省六部制没什么区别,实际上军部需要的军需粮饷都不再受以前的户部管辖,财政部门有权利过问却无权利管辖,军部的军需粮饷都是由军需部门直接调拨,季言之直接掌控。
这些举措都很好的杜绝了以往文官插手武官事宜,导致军政混乱的情况,武官地位还比只会掉个书袋子一上战场就摸瞎的文官低。
季言之很看重武官,前所未有的看重武官。因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从来都与军事力量挂钩的。你光是经济发达遍地富饶却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守护,只会如同现在的大清一样,遭群狼窥探,恨不得在咬下一块块肥肉的同时和骨血一起吞吃殆尽。
即便经历了那么多位面世界,季言之还是搞不懂有些朝代重文轻武的决策。看重文人墨客轻贱武夫莽汉就真能让国家品德高尚起来。就好比宋朝,一年累积的财富相当于其他王朝几年乃至十年的总和,可结果是什么,北宋时期对辽、西夏称臣纳贡,到了南宋又对金国叫爸爸,自称儿皇帝。
这就是轻贱武人,没有强大军事力量护卫国土的缘故。
宋朝之所以会‘重文轻武’诚然有吸取大唐灭亡的教训,认定武人强大乃是祸国之兆,所以为了避免江山被颠覆,就一个劲儿的打压武人说要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结果呢,子孙后代都被他们看好的士大夫坑得不要不要的。要知道文人治国是能耐,但一旦想祸国也是极其凶残的。总之文人掌控得不好,造成的祸害不一定比武人乱世轻。
好在大清祖辈是马背上得来的江山,治理国家虽说用的是儒家的那一套,但实际上还是比较看重军事力量的。只不过江山一代传一代,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不是假的。
康熙雍正时期,甚至乾隆前期都还好,但乾隆后期到嘉庆到道光、到咸丰时期,那就真的糜烂不堪,个个成了外国佬口中的东亚病夫。这里面诚然有大~烟的危害,但也和八旗子弟们靠着祖辈遗荫领国库每年下发的旗银过活有关。
一开始,季言之是想取消国库每年都拨给各旗子弟过活银两的。但仔细想了想,如果不采取巡回渐进的方法,而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必然会引发大骚乱。所以季言之就没有过问这笔算得上大开支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