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逆臣袁绍
如今袁绍掌管冀州兵马,董卓这厮欺软怕硬,欲封袁绍为渤海太守以示。
“袁绍此人忘恩负义、更有颠覆汉室取而代之的野心,如今坐拥冀州势大不服管,日后必成一方大患。”这晚,刘协给皇甫嵩传了密信:“封袁绍为渤海太守绝不可行,明日你在朝堂上便继续扶植韩馥,不管董卓如何强硬,绝不能松口。”
皇甫嵩乃是老将,经历过灵帝、少帝两个昏聩的皇帝后对大汉已是心灰意冷。但脑中深刻着“忠君”的思想,既然有君命,即使是年仅十一岁的天子下的密诏也莫敢不从,立即答应了下来。
袁绍虽然世家出身,却是只身逃出了洛阳,投奔了冀州牧韩馥,原始积累全靠怂逼队友白送。说起来,韩馥也是三国时期最怂的人之一了,明明是一方大将,却觉得自己德才不及袁绍,北方公孙瓒打上门来,害怕承担责任的他立马拱手将冀州牧让给了袁绍。
袁绍狼子野心,立即就上手蚕食冀州了。
韩馥这人愚蠢得不行,不仅引狼入室,还狠狠地打了汉室的脸。他这官还是汉室封的,居然自己让了出去,汉室颜面何存?
第二□□廷上,董卓大摇大摆地为袁绍请封。没想到平素里明哲保身的皇甫嵩立即跳了出来,指责袁绍挟持朝廷命官韩馥,擅自拥为一方刺史,并坚持由皇帝下旨斥责袁绍,昭告天下,并派人将其押解回京。
没想到皇甫嵩看着不声不响,平时也约束手下不与凉州军起冲突,现在居然为了袁绍跳出来打脸。董卓大动肝火,感觉威信被挑战,反过来斥责皇甫嵩狼子野心。
皇甫嵩居然也不相让,难得强硬了一回,一时两人便僵持住了。
刘协也不调解,看向袁隗:“听说袁绍乃是袁家长子,袁爱卿,你怎么看?”
袁绍为四世三公的袁家庶子,他的叔叔袁隗在朝堂上做太傅。自从董卓进京,袁绍出逃,袁隗便明哲保身,朝廷上经常假装自己不存在,可惜这下因为侄子便成为了众矢之的。
昨日早有幕僚从吕布那获得可靠消息并告知袁隗,说董卓不过是想借着封袁绍的幌子对在朝堂的整个袁家开刀。袁隗与整个家族的臂膀商量了一下,袁绍已是天高海阔,而他们还住在京城仰人鼻息,如今最好的办法便是断尾求生。如果袁绍被捉住了,家族失去一个庶子而已,和袁绍同样出息的还有嫡子袁术。
如果袁绍发达了,也不担心报复。横竖他是袁家族长,无论袁家对待袁绍态度如何,袁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袁绍都得保护自己的亲族。目前只有董卓是最惹不得的,于是当机立断道:“袁绍小儿不忠不孝不义,隗早已修书一封,将其驱逐出袁家,一切听从陛下处置!”
也有朝臣说:“若是册封袁绍,天下人岂非竞相效仿,那天下就大乱了!”
刘协便忧心忡忡地道:“听起来隐患很大啊!”话锋一转:“但韩馥才是冀州牧,没有朝廷的授信,袁绍果真能指挥的了当地军官?众位爱卿是不是思虑过甚了。”
王允说:“冀州兵忠心耿耿,不过是受到了袁绍的蛊惑,若是朝廷下诏书赦免从犯的罪过,他们必不会与朝廷为敌,反而会捉了袁绍押解回京。”
吕布也哼了一声:“区区袁绍,也值得大动干戈?不若布领人马过去,准让袁绍心服口服回京谢罪。”就袁绍那点本事董卓居然想封他为渤海太守,吕布已经鼻孔朝天了。
董卓也有所动,他本想联合、安抚袁家,并拉拢袁绍作为自己的一个外在助力。作为一个篡权者,并不想与外在的军队为敌。但如今,勇猛无双的义子和素来有谋算的王允都看不上袁绍,就连汝南袁氏也抛弃了这个庶子,他有些动摇了。
皇甫嵩便趁势要求带兵去捉袁绍。
董卓一想,这可是大大的不妥,若是皇甫嵩的势力沿途募兵壮大或者到了冀州后与袁绍联手,对己方不利,毕竟皇甫嵩也当过冀州牧。但对方若是都派兵出去了,整个洛阳的兵便全是他的了,更可以毫无顾忌了……
董卓纠结了下,退了一步:“牛辅也领一军同皇甫将军同去。”袁绍束手就擒最好,若是起了冲突便让皇甫嵩冲在前面消耗兵力,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女婿牛辅也能监督皇甫嵩与当地军官勾结。
至于义子带兵外出的请求,是万万不能答应。一旦放任吕布领了兵出京,非但自己少了一个最佳护卫,更是让吕布自此天高海阔、不受控制。
吕布暗暗叹了口气:该死的董卓,居然一点松口的余地也没有。
第7章 七星宝刀
自从皇甫嵩领了三军出了洛阳城,董卓这派优势明显,便越发气焰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