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不是什么出于情义的承诺,只是一条契约而已。
韩昭觉得自己教养赵寄,帮他筹谋未来,而赵寄夺取天下后给他无二权位,是一桩非常公平的交易,但他从没想过这里面的情感支出……
赵寄是真的把他当师父了。
师父师父,如师如父,当初在易城信口应下这句称呼的时候,韩昭想不多,只觉得自己不嫌弃赵寄是刘睿子孙便是天大的恩惠了。
这样看来答应得草率的不是赵寄,是他。
细数韩昭这一生,能真正走进他内心的人太少了。
除了至亲骨血,竟连一只手也凑不满。
多疑凉薄,韩昭早就认下了这样的评价。
好比今天,事情的始末他早已清楚,但他并不心疼赵寄因受欺辱而愤怒的内心,只恼恨他的愚蠢与鲁莽。
如今冷静下来,才在见到赵寄眼泪的时候生出一点单薄的愧疚。
赵寄说韩昭不配做他的师父,韩昭不否认。
他性子犟、脾气臭,没有教人的经验,也没有为长者的慈心,可以说完全不适合做人师父,但命运把赵寄塞给了他,他也只有硬着头皮做下去了。
韩昭掀起衣服在赵寄床边坐了下来。
床边的响动惊扰了睡梦中的赵寄,他的眼皮动了动,但没有睁开。
韩昭没有去揭穿他,而是拿出一瓶红药,一边给赵寄上药,一边娓娓道来:“我有一个大哥。”
“他很优秀,比我优秀千百倍。”
韩昭的大哥是毫无疑问的天才,十岁时,他就熟读百家经典;十四岁,与当世名士辩论,无人可敌……旁人都说他们韩家在出了一位开国功臣后又要出一位国士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