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伸冤的血书,书上指控之人正是赵寄将军的师父、少主的先生之一,韩昭。
信上说韩昭是伪朝的爪牙,对伪帝忠心耿耿,为其做了无数的恶事,其中便包括杀害已经死掉的原告满门。
原告父亲曾是东都清流,颇有名望,但在伪帝篡权后因其不归顺伪帝便被伪帝派人杀害,韩昭正是其中一个刺客。
这些刺客都在右锁骨处纹有编号,很好辨认。
原告死里逃生,为了躲避追杀隐姓埋名十几年,后在战乱之下流离到凉州,不料竟会在此遇到仇人,更不料仇人竟然改名换姓,并在凉州有了不低的地位和声望,不但是赵寄将军的师父,更与御使大夫关系匪浅。
他自觉人微言轻,无力撼动仇人的位置,便只能以一条命来请求丞相替他做主。
死的这个人景修知道,是两年前移居凉州的一个文士,家世如他血书中所说,不但清白,更是名士之后。
这两年死者在凉州民间办学传书,不图金帛,只求传道,这使得他在民间很快聚集起不小的声望。
如今这样一个得民心之人以命来控告韩昭,还明里暗里暗示韩昭是伪朝细作。
无论朝堂,还是民心,这件事都不可能被轻轻揭过。
此时凉州正在敏感时期,少主正要对外用兵,便爆出一个与权利中央关系紧密的人物身份不干净。
其曾作恶多端之余更令人紧张的是韩昭可能是伪朝细作。
而写血书之人他指名道姓要宋业来管这案子,还附带着给景修扣了一顶“与细作关系匪浅”的帽子,目的也一目了然。
他要绕开可能给韩昭脱罪的人,将这把刀递给景修、赵寄,甚至是刘玄的对手:宋家。
如今赵寄刚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便有人指控他的师父是杀人凶手、伪朝细作,这是要动韩昭吗?不,这是要把赵寄拉下马。
在得到消息的一瞬间,景修便明白了幕后之人的打算,只是一时想不到是谁策划了如此恶毒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