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和弟弟以后都会参加科举考试。”
“那你们不如留在汴京,去太学读书啊。”赵旸建议道,“你们这么聪明,一定能考上太学。”太学是大宋最高学府,每年都会有来自各地的学子报考太学。只要考上太学,高中的可能性会很大。
“太学?”苏轼是知道太学,他摇摇头说,“以我现在的能力考不上太学。”据他所知,太学很难考,他才读书没几年,考上太学的可能性很小。
“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吗?”赵旸笑着对苏轼说,“我觉得你们能考上。”
“太学很难考的,我和弟弟现在还不行。”苏轼还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
“现在还不行,那过几年呢?”赵旸劝说道,“轼轼,如果你们以后参加科举考试,我建议你们先去考太学。太学里有很多厉害的先生,也有很多有才华的学子,你们要是考进太学,对你们以后参加科举考试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事,我要跟爹爹商量。”苏轼之前没想过考太学,但是现在听赵旸这么说,有些心动了。
“你们要是考进太学,以后我就能经常去找你们。”
“福慧,你以后不考太学吗?”苏辙问道。
“我现在还小,等长大了再说吧。”太学啊,他以后或许可以进去读书一段时间。“如果你们考进去了,那我以后试试。”
“如果爹爹同意我们考太学,我们会努力考上的,到时候我们就在太学等你。”
“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