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来太学试学的孩子真的是曹家的吗?”曹家是武将世家,居然能教出读书这么聪明的孩子,还真是让人想不到。

周教授微微颔首:“是曹家的。”

先生又问道:“嫡系的吗?”

周教授略微思索了下说:“应该不是嫡系,曹家嫡系的孩子中没有六岁的孩子,可能是旁系。”

“教授,这孩子读书非常有天赋。”先生把他之前在课堂上考问赵旸一事跟周教授说了说,“教授,这么好的读书苗子,我们一定要留住啊。”

周教授瞥了一眼先生,语气淡淡地说道:“留下来做什么?”

“啊?”这个问题把先生问的一愣,“教授,当然留下来读书啊。”

“那孩子虽说是曹家旁系的孩子,但是不愁仕途,他来太学读书也不会参加科举考试。”周教授言道。

先生听到这话,沉默了下,随后说道:“这倒是。”官宦的孩子会有荫补奖励,他们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就会被赐进士出身。“但是,这孩子真的太有天赋了,就算他不参加科举考试,也能在文坛上有一席之地。”

“你想教他?”

“我当然想啊,所以想请教授您把这孩子留下来。”先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以他的能力,是不能留下福慧。

周教授见先生满含期待看着他,想了想说:“等我见到曹家孩子再说。”

听到周教授这么说,先生面上一喜:“教授,你看到了那孩子,一定会喜欢的。”

周教授被先生这么说,对曹家旁系这个孩子有些感兴趣了。

中午,赵旸跟着沈括他们去了饭堂。

太学的饭堂很大,也非常干净明亮。考虑到学子们来自五湖四海,太学的饭堂的饭菜种类也非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