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赵旸这么说,苏辙他们心中顿时一紧:“福慧,你不要现在吓我们。”
“我可没有吓你们,我说的可都是实话。”赵旸继续说道,“考殿试,除了官家在,还有很多大臣在,比如说你们最为尊敬的晏相和范仲淹,还有庞籍和文彦博他们。”
苏轼他们听到这话,心情变得又紧张又激动又期盼。
“福慧,我们还没有参加殿试,你现在就说殿试,就是吓我们。”
“我这是让你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你们连考解试都紧张,那考殿试怎么办啊,岂不是连字都不会写了。”赵旸鼓励苏轼他们道,“我和欧阳先生都非常看好你们,所以你们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苏辙他们苦笑道:“福慧,你这是在给我们增加压力。”
“我这是在给你们动力。”赵旸送给沈括他们一个灿烂的笑容,“你们一定能考中的。”
沈括无奈地笑道:“福慧你这么说,我们不得不考中啊。”
“你们是太学学子,在太学里参加解试和省试是非常方便的。”赵旸说道,“你们考完试就能回学寝里睡觉休息,而汴京城里其他学子考完试不能离开考房,吃喝拉撒都在自己的号房里,你们要是考不好,那就说不过去了。”除了这些好处,还有一个好处。太学学子们参加解试和省试的时候,太学饭堂里为他们提供午饭,到时会派人送到每个学子的号房里,让他们吃饱饭。
为什么那么多学子挤破脑袋想要考进太学,一方面是太学里的先生非常好,另一方面就是太学学子参加科举考试方便。
“这倒是,很多人羡慕我们能在太学里考试。”苏轼他们在这四年里交了不少太学外的朋友。那些朋友特别羡慕他们太学的学子。
“怎么样,我当初让你们来上太学是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