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想到的?”

“就这样想到的啊。”赵旸正了正脸色说,“其实,我一直觉得大宋的科举考试太过简单了。最重要的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很多,录取的人数又太多,导致官员也越来越多,所以我觉得科举制度可以改一改了。”

宋仁宗满脸欣慰又骄傲地说道:“旸旸,你这个想法很好。”

“爹爹,如果你要采用我提出来的新的科举制度,那么有一件事情,你得先做。”

宋仁宗微微挑眉:“什么事情?”

“彻底废除荫补制度。”赵旸一脸严肃地说道,“改革科举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为朝廷选拔人才,这对学子们的要求自然是非常严格。但是,靠荫补制度入仕途的人,却不用参加严格的科举考试,这对过五关斩六将的学子们来说太不公平了。”

“官家,太子殿下说的极是。如果不取消荫补制度,改革科举制度只会让天下学子们以为朝廷在为难他们。”虽然欧阳修自己身为高官,他的儿子们可以靠他的荫补,获得进士出身,以后入仕途为官,但是他并不觉得这是好事。

“爹爹,新的科举制度要比之前严格很多,这对学子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你不取消荫补制度,新的科举制度是很难推行的。”赵旸正色道。

“你说得对。”宋仁宗重新坐回到御桌前,“但是,彻底取消荫补制度不是一件小事。”

“爹爹,荫补制度必须取消,不止要取消大臣们的荫补,也要取消武将们的荫补,这样文臣们和武将们才会没有怨言。”赵旸说完见宋仁宗皱着眉头没说话,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爹爹,你要是不想取消荫补制度,那新的科举制度就暂时不要推行了。”彻底取消荫补制度,推行新的科举制度,还是以后等他登基后做吧。

“旸旸,不管是取消荫补制度,还是推行新的科举制度,朕都要和大臣们商议。”宋仁宗非常喜欢赵旸提出新的科举制度,但是就像赵旸所说的那样,如果要推行新的科举制度,首先得废除荫补制度。“去把晏相他们叫来。”

“是,官家。”

“爹爹,那你们商议,我就先回去了。”

宋仁宗轻点了下头:“嗯,你先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