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旸详细地给苏辙他们介绍了翰林院的情况,包括他们两人的上司们。

苏轼他们把赵旸说的话记在了心里。同时,也对翰林院的情况有了一定的认知。

赵旸端起茶盏,优雅地呷了几口茶:“丑话说前头,官场和你们想象中肯定完全不一样。”说着,他的面上露出一抹嫌弃的神色来,“朝中大臣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正直的,一半都是小人。”

苏轼他们听得这话,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福慧,你这么说朝中大臣好吗?”

“我说的可是实话。”赵旸撑着下巴说道,“满朝的大臣真正干事的没几个,玩弄权术的倒是不少。对了,酸腐还不少。”说完,他沉重地叹了口气。

看到赵旸这副忧心忡忡的模样,沈括他们忙说,他们以后会干实事,为百姓造福。

听到他们这么说,赵旸满脸笑容:“我等着你们以后为百姓造福。”

既然说到了朝中大臣,赵旸觉得他再多嘴几句也没有什么,又跟苏轼他们说了不少朝堂上的事情。

虽然苏辙他们知道朝堂中肯定少不了勾心斗角,但是没想到这么严重,尤其是文臣和武臣之间。

“对了,欧阳先生反对收复燕云十六州,你们可不要在他面前说漏嘴了。”赵旸非常严肃的叮嘱道,“我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是机密,文臣们并不知道。如果欧阳先生得知此事,一定会反对的,届时文臣们又要闹了。”

“福慧,你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是瞒不住的啊,以后大臣们还不是会知道。”

“现在不能让他们知道,不然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就要被他们扼杀了。”赵旸沉吟道,“我现在还小,今年年初才正式上朝,并没有掌权,无法与大臣们抗衡。等再过几年,我长大了,在朝中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权利,就可以跟大臣们掰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