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陈高翰:“这有什么,你留这里才是好事,你不知道你们两个走以后办公室都在猜你是哪个部门的同事,怎么出门才能跟你偶遇。”

一个男生咳了一声,“陈工!”

陈高翰冲那边道:“敢做不敢让人说?”

但被这么一打岔也不提了,直接递给她一个图纸,“你这空白期也有点长了,先从室内开始吧,我看看你图纸怎么样。”

方泠调好画图板,拿起久违的铅笔和A3纸。

陈高翰布置的任务很简单,就是一个房间布局,都是不到三四十平的小户型,要她根据承重墙、采光这些因素做排列组合,只要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不是太离谱就行。

这还没上学时老师布置的作业难呢。

如果用CAD这些辅助软件肯定会快一点,但陈高翰明显是想考方泠基本功,这个举动实际上带着磨灭不掉的D市设计院的印记,设计院就是这么培养新员工的。

用老所长的话说就是让他们把洋习惯磨掉。

C大建筑课程虽然也收集很多其他地区的建筑作为案例,但教授主讲时还是拿着英国的标准,顶多再拓宽到其他欧洲国家上面,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一种惯性审美。

这种惯性不仅出现在建筑外形、空间设计里面,方泠甚至连防火都会下意识按照英标。

国情不同,这种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浪费。

欧美国家因为城市建设比较早,市政规划中地皮是十分规整紧凑的,两栋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根本达不到标准的防火距离,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十分严重,这时候就需要精密的防火系统作为补充。

这种就是留学生深恶痛绝的烟雾报警器,十分敏感、十分娇贵,做饭的时候只要响一次250英镑就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