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页

当地县令们收到未来的右相大人发出的信号,他们开始奖励修渠的流民,给他们发新天京或者九晋的户籍,安置他们设立村子。

一万流民没想到自己也有成为良民的时候,他们激动的恨不得再修一条,由于他们不是良民,再不能修废渠,废渠也修得差不多了。所以只能烤番薯表示庆祝。庆祝自己在乱世终于可以安身立命。

而边境的谢兵们实在压力太大,无论他们怎么杀越境的游民,游民就跟蝼蚁一样不怕死爬来,最后将不少谢兵搞得精神崩溃,要弃境逃跑。

谢广得知这种情况,他效仿谢兰芝,让手下人去登记游民,然后放进来各地修渠,只要安分守矩,可以派发户籍。承认他们是九晋之民。以后九晋开发出荒地可以分他们。反正慷得是殿下的慨。

谢广有点小私心,又心虚,反正不能再给谢氏添麻烦,还是把压力丢给九晋吧。

岂料事态超出他的想象,流民登记的越多,修渠道就越快,有时候半个月修好了十里,那些人为了个户籍简直拼了命干。

谢广本以为还能拖二三年,毕竟修渠是大工程,岂料流民们的生存意志那么强大。

他又发出话去不可能不兑现,于是就硬着头皮,求李令盖印发了十万份户籍。然而真到九晋之地接受这批流民时,却来了起码三十万人,也就是说,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户籍,一个户籍起码十个用。

谢广简直气死,斥骂这群人不仅不守规矩,还给他钻空子。现在人来了,又不能赶走。谢广只能在地方上找那些开城门让人迁移的小将出气。

小将们也十分冤枉,他们面对三十多万人,从城墙一看就密密麻麻的人头,一眼望不到头都在排队,所有人都一副你不让我进去,我就把城挤破的架势吓得不少将领匆匆开门,放他们进来,就是想他们赶紧滚去九晋之地。不要留在自己负责的范围,如果出事,他们可是要担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