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川蜀地区已经两个月滴雨未下,河床已经在严重的退水线了,人们的吃水开始紧张起来了,已经是排队舀水的情况了,没有粮食,官府可以救济,没有水,官府也无能为力。

每天人们清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家中的壮劳力挑着桶,开始挑水,好在当时他们挖蓄水池的时候,放在了地窖里,比外面更加能够保持水分的少挥发,至于有些不听官府召唤的没挖蓄水池的人家,那爱莫能助了,现在没有水让你浪费着去挖蓄水池。

温度越来越高,人们的嘴唇越来越干涩,身体也开始严重缺水了。

终于出现了第一个脱水的人,在大夫的急救下,短暂的醒了过来,即使大夫因着官府的要求,喂了水给那个脱水的人,也解决不了问题,大夫也没有免费的水全部供养你。

最后终于有第一个渴死的人,如此就像是拉开了死亡的序幕,陆陆续续开始有人死亡了。

知府和一众暗卫,爱莫能助,只能惆怅的看着死亡的发生。

这些暗卫私兵们,以往可是杀过人的,这会这样的场面也觉得揪心,这可是比一刀宰了一个人还死的痛苦。

于是川蜀地区的人们开始逃亡了,这全国总有一些地方还能够供应得了吃水。

慢慢的宣和帝的情报上,死亡人数越来越多,已经有人在向外面逃亡了,宣和帝的脸色也越来越深沉了。

这样的大事,不消一个月,定是全国都会知晓。

宣和帝把川蜀地区的情况在朝堂上一说,引起了大家的轰动,这会京城还未出现缺水的状况,宣和帝调动了一些御林军,现在开始全京城的巡视,而且城门口也派了大兵守卫。

御医太医待命,全京城的大夫也待命,各家各户也待命。

不过,一时半会,逃难的人来不到京城,首先进入的肯定是其他地方,比如沿海一带,那边即使再缺水,那个大海总在。

于是,干旱严重的地方,逃亡的人开始向着江南一带,沿海一带逃亡,不过因着宣和帝的早做准备,让底层的平民百姓对宣和帝多了一份信任,有部分人都向着京城而来。

于是,烈日下,官道上,小路上,老人小孩大婶大叔们,衣衫褴褛,踟蹰在路上。

索性因着宣和帝的暗卫私兵们监督着,每到有大批的逃难的人,各个县城都会大开方便之门,发放些粮食衣裳。

而江南一带本来就是水米之乡,这样的干旱下,吃水并不紧张,河道里也只是河床下降了,不过田地里的庄稼还是受影响了,等到收获的时候,保收都成问题了。

如此,江南一带的官员们人人自危,再加上皇帝派的人下来监督着,个个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赈灾的赈灾,研究农田水利以保秋收的顺利,这会大家都不想着大丰收了,只要不是颗粒无收就谢天谢地了。

苏州城这天,还未开城门,城门外就已经堆积了一些难民,守城门的士兵刚一打开城门一看这架势,立即派人往上报了,索性这个士兵有一股决断的心性,他并未放难民进城,而是和几个同僚商量了,让难民们全部都在城门等着,等知府大人来了再说。

这段时间江南一带的官员,不管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都在暗卫士兵们的强制下,答应了救济灾民。如此,从上往下吩咐了各守城门的士兵,只要看到了难民,一律往上报,知府大人自有安排。

这日一大早,衙门里的知府大人接到下面的通知,立马心急火燎的赶往城门口。

至于跟在后面的几个暗卫私兵们,则不屑的摇摇头,来了这边这么些日子,他们可是非常清楚这些当官的花花肠子,要不是他们是皇帝派下来,还有他们武力值远远强于知府,或许他们早就被知府这些地头蛇算计了。算了,不管这知府以往怎样,只要这次办好了事,以往的过错皇帝可以酌情减轻或者不追究了。

等到到了城门口,暗卫私兵们都吓了一跳,城门口站着的人,非常的多,足有五六百人,站在一起,黑压压一片,而且各个衣衫褴褛,表情怯弱,不过在知府大人出现的那一刻,大家的眼睛都泛起了一丝光芒,那是希望之光。

这么一小会,又增加了不少的人,要知道下面的人来通报的时候,只说了大概有一百多人。

知府大人望着下面渴望的眼神,再瞟一眼身后扮着随从的暗卫私兵,吞了吞舌,顿时不得不豪情万丈起来了。

知府大人发表了一番感想,表达了对难民的同情,对灾难的痛心,以及绝对不会不管大家。

然后知府大人就让衙门里的衙役开始安排难民的吃饭住宿问题,首先是吃饭问题,看这些人好几天没吃饱饭了,在城里买了许多包子馒头,第一顿将就着吃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