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天明登基之后第七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天明匆忙之间集结起大军三十二万,以樊哙、夏侯婴、周勃等人为将,陈平、娄敬为谋士,北上迎击匈奴,最终天明在铜辊一战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一带。
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天明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率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天明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匈奴大军围困于平城白登山长达七天七夜。
而就在匈奴兵围白登山的第七天,匈奴单于冒顿却突然对天明提出挑战,声称若是天明胜了,则他不但立刻帅众退回草原,更是年年进贡,岁岁称臣,但若是天明败了,他也不要大汉王朝什么利益,只要天明一个人的脑袋即可!
当时的天明倚仗自己修为超凡,又有赤霄这等神剑在手,对于冒顿的挑战并不十分在意,哪怕陈平等人一再提醒天明冒顿之言不可轻信,但天明仍是几乎没有考虑就答应了下来。
但是天明并不知道,那时的冒顿已经吸收了迪亚波罗所收集的无数负面意志,这不但使得他的修为踏入准圣之境,更是令他的法力之中充斥着无数能够扰人心神的负面气息,毫无防备的天明刚一开战便吃了一个大亏。
虽然最终天明仍是凭借自身实力战胜了冒顿,并且给他留下无法治愈的严重伤势,令他在率军退回草原之后不久便身亡了吗,但天明自己却也身受重伤,无奈之下天明只得将皇位传于妃子吕雉所生之子刘莹,自己则与张良、高月等人一同隐居,潜心修复体内的伤势。
但没想到刘莹继位之后,其母吕雉竟是趁机掌权,从而拉开了吕氏一族与列侯之间的争斗,也令原本有所偏离的历史,逐渐恢复到“原本”的轨迹,经历吕氏乱政,七王之乱,文景之治,武帝伐匈奴等等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汉王朝终于迎来第九位皇帝汉成帝,而此时王莽也终于登上历史舞台。
王莽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他的伯父王凤身居大司马之位,加之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这种种都注定王莽的不平凡,也为他的升迁之路扫平大部分的障碍!
王莽少年之时,他的父亲和兄长先后去世,王莽便跟随他的叔父们一同生活,由于王氏族人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论语》,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最初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不久之后升射声校尉,而后又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朝野的名流都称赞歌颂王莽,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
在大司马王根准备退位之时,王莽果断出手扳倒了最有可能继大司马之位的表兄淳于长,并于三十八岁那年接替王根出任大司马一职,虽因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王莽暂时失去了官职,重回新城老家隐居。
但随着汉哀帝驾崩,在太后王政君的支持与群臣的举荐之下,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并扶持年仅九岁的汉平帝登基,因汉平帝年幼,故由王莽代理朝政,从此开始了王莽大权独握的时代!
王莽主动拉拢身为三朝元老却性格胆小的大司徒孔光,后又以各种罪名陆续罢免了中太仆史立、南郡太守毋将隆、泰山太守丁玄、河内太守赵昌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剥夺了高昌侯董武、关内侯张由等人的爵位。
与此同时,王莽逐渐培植了自己的党羽,以其堂弟王舜、王邑为腹心,用自己的亲信甄丰、甄邯主管纠察弹劾,平晏管理机事事务,王莽平时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当想要有所获取利益的时候,只须略微示意,他的党羽就会按他意思纷纷上奏,然后王莽就磕头哭泣,坚决推辞,从而对上以迷惑太后,对下向平民百姓掩盖自己的野心。
元始一年,大臣们向王太后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庙”的功绩与霍光一样,应该享受与霍光相等的封赏,王莽得知后上书表示他是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只奖励他们四人,以后再考虑他,并不顾太后多次诏令,坚决推辞。
大臣们不断向太后建议,王莽在假意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始终拒绝接受封给他二万八千户食邑俸禄,此外,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四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自此“四辅”大权独揽,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