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页

李玄都进入物我两忘的入定状态之后,不见天地,不闻风雷,只听得大江大河的声音,只见得一轮曜日,不过李玄都很清楚,所谓的江湖之声,其实是他体内气血奔流的声音,虽然比不得长生境人仙那般如潮起潮落,但也似如江湖奔流,不容小觑。至于一轮曜日,则是“长生石”的具现化。

便在这时,李玄都有了片刻的失神。恍恍惚惚之间,李玄都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仿佛茕茕孑立苍茫浑沦之中,只剩下他自己茫然四顾,似乎想要找寻什么,却又不知该找寻什么。忽然之间,李玄都又仿佛劈开浑沦,天清地明,记起了许多往事,许多旧人,在脑海中来来去去如走马观花。

就在李玄都想要回神的时候,却猛然发现自己无法回神,仍是立于此方天地之间,不知身躯何处,不知立足何处,仿佛意识要与此方天地彻底相融在一起。

不过李玄都并不惊慌,这是颇为常见的走火入魔,若是不慎,便会误入歧途,不知归路,故而除了坐死关之外,江湖高手每逢闭关时,都会请同门好友为自己护法,既是防备外敌,也是预防出现走火入魔而难以自拔的情形,以期通过外力将自己唤醒。

对于李玄都来说,这种情况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早年的时候,因为“走”得太快,贪功冒进,时常陷入此等境地之中,所以不算陌生。

李玄都紧守心神,不失灵台清明。

骤然有风起,在他的面前逐渐凝聚成人形。

道门素有“赤子”之说,即返璞归真,通过修炼达到清净无为之境犹如婴儿,故而又有“修炼神魂,显化婴儿”之说。抵达长生境之后,又被称作金丹大道,金丹本是无形无质,不过如果主动显化,就会脱离丹室,化做一颗莹莹灵丹,上冲中宫位置,寻本性而炼化神魂,谓之“明心”。神魂炼化纯圆,飞腾而上于脑中,谓之“见性”。

两者聚结合体在上丹田紫府之内,霞光满室,遍体生白。

一战将息,而又回归于腹内气海处,合化为命胎。叠起莲台,虚养命胎,进而胎化神魂,默默温养,直待紫气虚来时节,婴儿养育健全,冉冉而出天门,旋而又回,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此谓之“元婴”,成就元婴之后,不是鬼仙也可以神魂出窍,神游物外,不过多与自身实际年龄不符。此等境界,已经是驻世不朽,谓之“长生久视”。

世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之苦,故而才会有人求长生之途,千百年来,络绎不绝,前赴后继。

李道虚有六个弟子,三个是外姓之人,三个收为养子,也可以视作儿子。当年他给长子取名“元婴”,寓意便是得证金丹大道的长生境,给次子取名“玄都”,指代“玄都紫府”,其实也是与长生大有干系,可见李道虚对于两人寄予的厚望,在这一点上,倒是没有太多的高下之分。至于三子,期望就更高了,只是其未来到底如何,尚且不得而知。

李玄都初入长生境,也就是刚刚成就金丹大道,就连脱胎换骨成就地仙之体都未能完成,更遑论是凝聚灵丹明心见性、叠起莲台虚养命胎、成就元婴神游物外了。张静修和徐无鬼两人也是在跻身长生境多年之后才有了如此境界,类似于一劫鬼仙和二劫鬼仙的区别。

此时李玄都连续大损元气,又落入半是走火入魔状态之中,看似是劫数,其实也暗藏着机缘。长生一途,从来都是福祸双至,是机缘还是劫数,常常就在一念之间,通常都是劫数在前,机缘在后。

就拿李玄都的两次大机缘来说,其实都是大劫数。第一次的时候,李玄都被地师徐无鬼取走了心魔,一身修为付诸东流,整个人变成废人,这本就是劫数。第二次的时候,在五行洞天之中,李玄都被徐无鬼断绝生机,也是劫数。这两大劫数稍有不慎,便会让李玄都直接身死道消,也就没有后来的机缘了。就好似公门修行,不做不错,原地不动,想要往上走,必然要做出些成绩,若是做对了,就能青云而上,可如果做错了,不但不能青云而上,可能连现在的位置都保不住。简而言之,倒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了。

以前李玄都没有长生境修为,不识此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切不由己,看不分明。如今抵达长生境,就好似登临绝顶,虽然还是在此山之中,但已经可以遍览山势走向,识得真面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