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晚间,史尚得意洋洋地将明远请去了一处地点。
明远望着这个地点,吃惊不小,脱口而出:“这竟然是……望火楼?”
眼前一座砖楼拔地而起,高出周围的低矮民居大约有五六丈有余。
是的,这是一座专门用于眺望,发现火情的“望火楼”。
第132章 千万贯
史尚将明远带来的地方, 竟然真的是一座望火楼。
此前明远与苏轼厮混在一处的时日颇多,听苏轼详细讲起过汴京城中的消防系统。
这汴京城内的消防体系已经相当完备。城中每一座坊巷,越三百步左右, 便有“军巡铺屋”一座,这个铺屋编制下是铺兵五人,专门负责夜间巡逻。
同时,汴京城中各处都修了砖砌的望火楼, 楼上有人守望。一旦发现哪里有火情,便马上驰报,立即会由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汲水扑灭,而无需劳动百姓。
这些专门扑火的士兵,被称作“潜火队”的“潜火兵”,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消防官兵1。
而这望火楼, 就也是一座专业的消防设设施。
明远此刻满头都是问号:既然是专业设施,怎么能被他用来在上元节观灯?如果误了“望火”的要事, 该当如何?
史尚却笑嘻嘻地邀请明远上楼:“待您上去,一瞧便知。”
于是明远沿着望火楼内各层之间搭的木梯一步步上楼,史尚跟在他身后。
明远爬了三层,待到第四层上,他的视线越过楼板, 便陡然发现:这里别有洞天。
大约两三平米见方的楼层上,摆了一张小小的桌几, 桌上放着酒水和一些冷食, 旁边是一把舒服的交椅, 交椅上堆着几张厚实的皮草。交椅一旁是一直燃着炭火的铜火盆。不知是不是史尚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