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忘了问那名铜匠:“将镌刻标记时的铜消耗也考虑进去了吧?”

铜匠点头:“按照明顾问所说的,是先制了一个完全标准的铜件,然后再制这个有标记的。这个镌刻了标记之后,犹比标准铜件略重一些,再将多余的铜质一点点锉去,直至和标准一样重,就成这个了。”

明远点头赞道:“聪明!”

他早就在心里盘算着,要专门制一套标准质量的砝码在军器监里,作为质量的标准度量。

这项迫切需求源自于对吴坚工作的观察。

吴坚刚刚从洛阳来时,身上藏了一套家传的配置黑~火~药的配方表。

明远威逼利诱,好不容易从吴坚处把这份配方表套过来瞅了一眼,才发现,这张配方表上的“度量衡规格”十分粗放。绝大多数用来制成黑~火~药的成分都是用斤两标记的,还偶有个别材料标注着“适量”二字。

这也正是为什么洛阳吴家能够长期垄断烟花的生产,手艺只能由父辈到子孙辈代代相传——毕竟这“适量”二字,必须通过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才能完全掌握。

明远几乎当场绝倒,心想:说好了咱们这里是精密化学研究室的呢?

为了防备将来游牧民族的入侵,火器是要推广到北宋全军中的,势必要大规模生产。

这可经不起有谁随意“适量”那么一把。

从看到火药配方的那天起,明远就下定决心:至少要在军器监里,统一“度量衡”,用一种方便、快捷,且精准的重量单位,代替前人使用的“钱”、“斤”、“两”和“适量”。

但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什么才是对工匠们最有价值的重量单位?

——明远其实完全没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