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远的出发点,其实只是希望帮助瓷器这个行业养活更多的人。
在他看来,若是鼓励景德镇窑去与如今的钧窑定窑等名窑竞争,不过是将现有的蛋糕分一分。但如果纳入广阔的海外市场,便是把蛋糕做大,到时不仅景德镇窑能大踏步走上兴盛之路,更能增加贸易顺差,市舶司也多收入些税金,何乐而不为呢?
听明远这样一解释,苏轼完完全全明白了,忍不住拈须感慨:“远之总是想得如此深远。最近那‘石墨笔’和‘橡皮’,对天下的莘莘学子,又是福音。”
石墨笔其实就是“铅笔”,前些日子,明远打听到婺州一带有石墨矿,便借苏颂之力,将那个石墨矿盘了下来,用开采出的石墨混入粘土,制成可以书写的“墨芯”,然后再用中有凹槽的两枚木片将这细细的墨芯夹住,这个时空的“铅笔”便做成了。
但因为成分里实在不含铅,明远没打算使用“铅笔”这个名字,反而用了“石墨笔”这样的名字——虽然比较好理解,但是有时候他自己都会冷不丁叫错,把“铅笔”这个本名给叫出来。
但是苏轼对这项发明尤其欢迎:石墨笔,搭配明远用橡胶制成的“橡皮”,可以让纸张的消耗速度大幅减慢。
对于明远、种师中这样家境的学子,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用起来根本不在话下。
但是对于真正家贫,又有心进学的学生来说,纸张,实在是他们日常学习时最大的一项支出,练字要用纸,记笔记要纸,写作业还是要用纸,若是写错了一个字又无从修改,那更是得千方百计把剩下干净完好的字纸裁下来,留待以后再用。
但明远提供的石墨笔和橡皮,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学子们平日可以用石墨笔写字、记录,但凡写错了一两个字,用橡皮小心地擦一擦,那纸张立即光洁如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