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页

“这枚火箭的运载能力,近地轨道是1325吨,同步轨道是688吨,月球轨道为55吨。”

三个数字砸出来,台下一阵惊呼。

确认了!这是一枚运载能力超过土星五号的火箭,史上最强运载火箭的称号要更替了!

屏幕上,打出了这枚火箭发动机的一些数据。这个推力和比冲,还有发动机本身的质量……

完全不是某些人猜测的不计成本全靠钱来堆!

正在连线当中的乔森就发出一声惊呼:“天呐!”

而正在研究重型猎鹰火箭的马斯克,自然看出了其中的分量。材料、燃烧效率、精细的控制……这个史上最强,短时间内都看不到其他火箭有突破的可能了。

顾松说到这里就不继续说发动机其他技术细节了,只是笑道:“如同大家可能已经拿到的资料一样,这枚烛龙2号火箭,自然已经运用了在烛龙1号上已经成熟的回收技术。我想,这对航天事业来说是又一次重大突破,也是突破地球引力运载能力实现的再一次质变。”

没有人能反驳这一点。

近地轨道1325吨的运载能力,还可回收。

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一共才多少吨?用这枚火箭来运送载荷上天,3次就搞定了!

而且远远用不上那么多时间。

懂行的记者,已经在打着腹稿,思考着怎么来阐述这样一枚火箭对未来航天格局的变动。

然后就听顾松说道:“至于这次发射实验中被送到近地轨道的航天器,想必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没关系,接下来,我会详细地向大家介绍燧石航天,以及我个人下一阶段的一个重要工作。”

这段话把所有人的注意力从火箭上抓了回来。

无论如何,火箭的原理在那里。大家顶多只会继续去探究,这枚火箭采用了什么燃料,在发动机和材料上可能应用了什么新技术,才能实现可回收的百吨级近地轨道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