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张家?”

“便是张家庄的张家,他是张少卿的侄儿,如今在清河村。”

童历瑜琢磨了一会儿,道:“那这稻谷叫‘清河稻’?”

“是呀,石县尉认为它出自清河村,以清河村来命名最妥当。”

童历瑜点了点头,又道:“眼下只种了几千亩,还是少了些,今年秋税,让临川县不必上交苗米,交稻谷便可。”

与其向百姓买,他倒不如以秋税的形式将那些稻谷收上来,再出借给抚州各县的百姓,如此一来,也合乎朝廷的规矩。

“可如此一来,也是以苗米的斗数来收吗?”

“别处苗米之数不必变更,临川县的稻谷加收一斗。”

虽然稻谷加收了,可当稻谷舂成米之时,剩下的也恰巧与苗米的税一样。况且临川县许多地方都大丰收,他也没另外要求加收赋税,已经足够让临川县的百姓欢呼的了。

此事自然有司田参军去办,柳参军想起张鹤提及的土豆,便道:“说来那张家二郎君也是个品行端正、在农事上也颇有能耐的少年郎,去年清河村发现了一种芋子,无人知晓,可他却偏偏十分感兴趣,将那芋子带回去栽培。结果经他细心栽培,还真种出来了,并编写成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