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页

除了收礼之外,萧墨几人,也没有忘记正事,依旧向李晚禀报。

“我知道了,回去以后,就开始物色人选,派人开始建立分舵事宜。”

李晚心中默默盘算了一阵。

最初,他想到的是征调施皓光前往那里,但是此时,施皓光早已娶妻生子,在云荡山那边安稳下来,而且他没有筑基,这般年纪,已经算是老朽之辈了,万里迢迢跑去大胜国,太难为了。

“还是等清宁回来,在萧家或者天工坊,招揽几名信得过的子弟好了,修为只需要在筑基以上即可,关键是长于人情世故,能够和各方散修打好交道。”

“师尊,我们此行也颇有几分收获……”

刑友天也笑着向李晚禀报,大多都是与本地的炼器师们交流,收集整理各地炼器法门差异。

末了,他道:“我们把铜山道场那边的《道纹录》和《法印新编》前篇赠送,那些修士们都大吃一惊,似乎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规范齐全的典籍,连声称赞师尊高义,能够想着兼济天下呢。”

刑青天也道:“我们道场的育才之法,似乎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师尊所赐的典籍也甚好,远比那些炼器师们回馈的散乱秘籍好用。”

“是吗?”李晚听到,若有所思。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李晚对照着《器宗大典》里面,那位种树前辈的心得培植息壤,为种植建木做好了准备。

经过这段时日的努力,息壤顺利成长到数丈见方,足可以堆满大半个房间了。

里面蕴含的灵气浓郁之极,堪比一些灵峰福地里面的沃土。

可是这些灵气,全部都是李晚花费了实实在在的灵玉,倾注其中,方才得以蓄养起来的,此法虽然不错,可也实在太耗费钱财,短短一个月,就花费了百万不止。

“果然,古今最大的不同,就在这天地之间蕴含的仙灵之气、五行灵气。”

前辈的心得中,声言将息壤置放于低洼之地,“辅以聚灵法阵即可”,但李晚亲自实践过后,方才知道,若是相信他这个“即可”,一辈子也不用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