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

千秋拓特别重视杨忠义的回归,他已经打算在晚上设个家宴给老朋友接风洗尘。

千秋燕却出言相劝:“父亲,为了避免陛下生疑,还是放弃这个念头比较好。”

千秋拓道:“陛下还不至于这么对老夫,你大可放心。”

千秋燕觉得形势并不乐观,因为杨忠义的到来,紧接着便是容王的忌日,偏偏两个日子夹合间,还有辽国公主前来择婿。

三件事糅合在一起,让人不产生联想都困难。

南镜地区已经过去了三年,早已经落入了辽国的控制范围内,如今再想反制,除非再出来一个可以南定战将,杨忠义。

现在杨忠义守在北定,稳住大半个边关,还是重中之地,根本不可能随意调遣。

更别说南镜地位在朝廷内斗下早已经成了定局,就算杨忠义是大燕的战神,也无法推翻大燕武帝亲自签订下来的盟约书。

以共治的名义签的盟约书,听起来像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实则早就像一记耳光打醒了大燕国,万国朝拜

的美梦。

大国和小国产生同等地位的盟约,就已经意味着大国地位面临滑轨。

现在要不是有江王和杨忠义,还有若干强悍的将领镇守大燕国的安定,或许,早几年就崩溃了。

这些年武帝不是没有战绩,有,但非常少,每次遇到外戚势力,武帝的强势就瞬间被打回去,无计可施。最后只能沦落到调合的地步。

为外戚低头调合,就意味着皇权正是衰落时。。

千秋燕深知杨忠义被陛下调回京城意味着什么,那就是震慑辽国,警告他们,大燕国还有猛将可以撑腰,让辽国产生惧意才不敢轻易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