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页

慕容祁也是,他原以为自己掌握了监国之权,就能稍微施展下自己的身手,甚至还喊来赵思年,着重让赵思年为自己出谋划策。

赵思年本来也挺高兴王爷终于能先太子一步,结果他一看陛下留下来的烂摊子,他的脸色都变了。

而且大多数摊子并不是王爷能够处理的,甚至很多事情,王爷压根没有权力去调动。

赵思年通过这些奏折明白了,当今圣上在小事上处理的妥当,特事则是能拖则拖,稍微大点的事要么是处理妥当,要么就是失败了。

总之让赵思年来评价当今圣上,只能说是规规矩矩,十分中庸,最大的功绩也许是他在位二十年间,保护了大燕基本的国土面积,还有黄河流域等多要地。

再加上圣上对杨家军十分大方,谁缺钱缺粮,都不会缺着杨家军那二十万人,所以杨家军在杨忠义的带领下,守着了北边境最重要的关口。顺便震慑了北边海域附近的其他王朝,让他们俯首称臣。

只是,北方终究是幅员辽阔,土地无边,杨家军是稳定了整个北方八省的大致局势,但内部却一直乱糟糟的。如同毛线球一样越搅越乱。

若说功劳,外境大致相安无事,但内部隐患重重,不仅是外戚,还有当地势力互相勾结形成一股势力。

赵思年觉得穆王殿下真是接了一个烂摊子,甚至是陛下也接了个烂摊子。

赵思年还发现了从先帝开始就已经留下来的隐患,当今陛下是三番两次清理这些隐患,但都直达到治标不治本的地步。以至于现在一发不可收拾时,搞得事态升级,人心惶惶。

他很清楚有的东西不下定决心割舍,是无法去旧革新的,而陛下缺乏的就是这份魄力,明明陛下已经有二十万杨家军的效力,为何不主动清扫北边地方势力,给大燕的底层百姓们多点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