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页

这也是林殊为何留在京城一直默默地等待太子回复的原因。

然后没出一天,黄禹果然亲自带信过来,只不过这一次黄禹是来警告林殊的,他特地道:“殿下珍惜你的才华,也不是让你这个时候自不量力迎头而上,林公子,您给咱家听清楚了,万事莫要强出头。”

黄禹说完就离开了,只剩下林殊看了太子亲手写的信后,他不再参与此事,他认为自己应该往其他方面出力,而不只是西北,毕竟大燕可不止一个西北,各地还有不同地区的百姓需要治理。

而士子们见林殊被太子殿下警告了,他们纷纷不解起来:“林兄,太子殿下为何在这个时候拒绝我等?难不成她并看不上我们的献策。”

话出,林殊就亲自跟他们解释道:“很简单,太子殿下心胸宽广,她在意的不止一处百姓,这大燕还有更多的百姓需要我们这些人去提供治理改善民生的计策,我们眼下应该着重先在这一点下手。”

然后他又提醒大家在没有入朝为官时,他们不能在西北这件事落得口风。因为他们已经开始被人盯着了,现在这个时候正好枪打出头鸟,他们不要这个时候上去被人抓到把柄,以此造成损失。

这些士子们被说服后,他们也赞成此说法。

只不过大家心里都在打鼓,太子殿下如今面对这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境况,她该如何解决?

明明燕军已经在前方全面碾压舆军的优势,甚至消灭舆军都是时间的问题。现在好了,那七万山民反而成为舆军苟延残喘的机会。

就在大家痛恨舆军卑鄙无耻的行为时,朝廷的百官也认为既然他们是战胜一方就绝不能像舆军妥协,这是舆军的一个试探,这次他们答应了,下次自己人就会陷入被动的状态,而宋闯会因为山民不断提出过分的要求。到时候不仅对不起在前线牺牲的燕军,更对不起那些幸存者!

这是大燕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同样,七万山民的性命非同小可,朝廷也不能让山民们给舆军陪葬,否则燕国没有保护好这七万山民也会让燕国民心大落,对朝廷的管教产生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