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部分其实哪个地方的百姓都可以列入培养潜力区,但她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让两林地区这个封闭的地方,走进更多不同一方水土人,将这里打造成开放的地区。
再加上旁边本来就是富庶的江淮,江淮最大的作用就是成为两林地区,甚至是五湖四海来此地的老师之一。到时候不仅仅是两林地区受益,围绕江淮的四个省府的人也将受益。
这是个百年长远之计!
两林地区因为这次起义落下的舆论,刚好可以起到宣传教育论的作用。
容铮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将自己接下来要设立的公共官学制度推行下去。
两林地区就是这第一块试验地。
于是容铮说服郑钱,告诉他:“江淮文化历史千年,总要有更多的人继续传承下去,郑钱,你在江淮地区找一些靠得住的文人替朕设立公塾学院吧!”
“陛下,您这是在烧钱啊!我们的钱虽然已经攒了不少,可还是不够的。”
“而且再加上修轨道,我们又得出一笔巨款,陛下犯得着用光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郑钱吃惊地看着陛下,他总觉得陛下太着急了,她这是要一年办成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未免太过于急功近利了。
郑钱刚要劝她。
容铮却已经下定决心了,并且她道:“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要开源节流打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