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史馆办公,所以他可以接触到史馆的藏书,为此每次赵老大来史馆看书, 他便让人悄悄记下赵老大看的是什么书,事后他将该书背下来,等赵老大问他问题时, 他就能很快地回答上来,因此颇得赵老大信赖。1

这种行为在李惟简眼中便是投机取巧, 就好比参加科举, 他提前知道题目, 最终拿到了榜首, 也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他的真实才学。

李穆笑了笑, 道:“看人不能看表明。你认为薛吉沉稳, 那是因为他的心思并不在学习上, 所以我教导他的时候,他明面上听着,却没听到心里去。你认为继宗跳脱浮躁,实际上他对自己的学习计划与方向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绝对想不到,半年前的他还只是一个连《论语》都背不出来的纨绔,如今已经可以和我探讨义理了,很快,他便会赶超你了。”

李惟简这才收起对沈霁的轻视,变得慎重起来。

——

沈霁和她这位老师的儿子相处不多,对他的印象也不深刻,自然不清楚他对自己的态度。

因二月份要举行省试,包括李穆、扈蒙、卢多逊、李昉等在内的知识份子都有些忙,因为赵老大还未挑选出负责贡举的考官。

而这几人中,扈蒙、卢多逊都曾多次“权知贡举”,即代理监考贡举,本来他们也是这一年“权知贡举”的最佳人选。不过随着李穆及李昉也逐渐得到赵老大的看重,这一切就成了未知数。

省试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需要礼部的官员上书询问赵老大,赵老大觉得国情合适就择期开考,要是遇到他准备御驾亲征,或是朝廷没有官职空缺,兴许就不举行贡举了。

显然今年没什么事会耽误贡举,所以赵老大把省试的时间定在了他的生日之后。

省试的时间定了,那由谁来权知贡举比较合适?赵老大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李昉来权知贡举。

说起李昉,他也算是历经多朝的老臣了。他早年以父荫补获官,后来登进士第正式步入仕途。经历了汉、周两朝,在赵老大建立大宋后,又当了大宋的臣子。

不过在赵老大的手底下当差,他的仕途并不顺畅,曾担任赵老大的秘书、顾问,——中书舍人,——后被贬;两年后好不容易又被朝廷召回京,结果被人诬告,所以又被外调,去了荒凉的边城。